“DeepSeek、通义千问等一批大模型加速发展”被写入其中。
为了将创新要素最大限度就近集聚,杭州还构建了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如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已依托西湖大学,在云创镓谷孵化一批“西湖辈”的科技新锐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在2025年要做好9个“聚焦”,其中点名要“积极筹办钱塘大学”。去年12月,杭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曾明确要推动筹办钱塘大学,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据了解,钱塘大学或将依托浙江钱塘基础科学研究院筹建,该机构法定代表人为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结合其此前“要建设一座中国没有的新型大学”,并计划未来十年捐赠400亿元的表述,这所新型大学也是备受期待。
不止于此,2024年,杭州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总数达33家。一系列重大平台落地,为杭州带来了不小的收获:国家实验室入轨运行,超重力大装置试运行,极弱磁大装置完成工程规划许可核发……与此同时,杭州还在谋划第三个大科学装置落地,还要积极打造国家实验室基地群。
这种高校、国家实验室等研发力量的密集落地,背后正是杭州对创新的持续加码。杭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落细“三个15%”财政科技投入政策。
所谓“三个15%”是指市财政的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挑大梁”
今年“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杭州提出要坚定不移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今年一季度,杭州实现GDP5715亿元,同比增长5.2%,占全省GDP比重提升至25.6%,相较去年末上升1.3个百分点。
不过横向对比看,杭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但在27座万亿城市中仅排在第16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0.4%,处于倒数第6位。这也传递出杭州经济稳增长的压力。
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打好政策“组合拳”,更大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确保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资金争取额度保持全省第一;迭代实施新一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57条。
在此之前,杭州市经信局刊文表示,要以“打赢工业经济翻身仗”为全年主题主线,坚持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双轮驱动,稳存量、扩增量、缩减量、优变量,加快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眼下,杭州正以人工智能为引擎,加速迈向全球创新高地,也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模拟芯片高地、全球高端芯片设计和制造高地”……
从本世纪初,杭州成为首批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到如今的产业链条全面拓展,杭州集成电路产业近年来持续爆发,预计2025年将突破1000亿元。基于此前的技术积累,推进高水平国产替代,正在抢占新兴技术的制高点。
企业是引领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杭州向上提能的高度。2024年,杭州经营主体破200万户,企业总数超100万户、成为全国第4个企业超百万户的副省级城市。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杭州特别强调要更大力度构建创业者的天堂和创新的活力之城,显然是要为这种生态继续“添柴加火”。
种种迹象显示,不论是浙江的创新版图,还是经济版图,经济体量超2万亿量级的杭州毫无疑问都承担着“挑大梁”的重任,而近年来杭州在创新和产业融合互动的过程中,也正在出现向周边城市外溢的迹象,这也是浙江制造业新一轮升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