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晚间,血透龙头宝莱特发布董事会提前换届公告称,第八届董事会任期即将于2025年12月届满,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拟开展董事会提前换届选举工作。
作为国内血透器械领域的核心企业,此次换届距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尚有半年时间,在连续两年业绩下滑及治理问题暴露的背景下,董事会提前换届在业内被视为战略调整的关键一步。
对于为何提前换届和经营业绩等问题,
距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尚有半年时间
宝莱特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燕金元、王石夫妇,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主要涵盖生命信息与支持和肾病医疗两大业务板块。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板块主要产品为监护仪设备、心电图机、输注液泵、脉搏血氧仪、监护系统、可穿戴医疗产品等,目前监护设备已覆盖数千家医疗机构。
肾病医疗板块,主要产品为血液透析设备、血液透析器、透析液过滤器、血液透析粉/透析液、透析管路、穿刺针、消毒液、透析用制水设备等,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领域的治疗。
根据公告,宝莱特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陈坚、廖伟、唐文普将不再担任公司非独立董事职务,陈坚拟提名为第九届董事会独立董事。此次提前换届后,宝莱特第九届董事会拟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非独立董事6名,独立董事3名。符合及关于董事会结构的要求。
其中,第九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包括燕金元、张道国、黎晓明、许薇、孙凤强,涵盖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与业务骨干。燕金元为宝莱特董事长、总裁,张道国现任公司制造系统总经理、监事会主席,许薇担任公司财务总监,孙凤强作为新增候选人,有十余年在医疗行业投资、研究经验和资本市场的管理经验。独立董事候选人为薛俊东、杨振新、陈坚,其中杨振新为会计专业人士,陈坚则由上届非独立董事转任。
对于此次董事会提前换届核心考量等问题,
业绩承压与治理问题或驱动换届
实际上,回顾宝莱特近年来的业绩,颓势较为明显。自2021年起,宝莱特业绩开始下滑,当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超八成。2023年,公司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净利润亏损,亏损额达6518.51万元,同比下降394.52%。进入2024年,情况依旧没有好转,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0.6亿元,较2023年下降11.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44万元,亏损进一步扩大。
实际上,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环境来看,血透器械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众多企业纷纷布局该领域,市场份额争夺愈发白热化。从内部管理来看,宝莱特也暴露出一些问题。2024年10月,宝莱特收到广东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指出宝莱特存在部分医疗器械贸易业务收入确认会计处理不准确、部分销售退回未及时冲减收入、个别在建工程未及时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对部分子公司商誉减值测试时指标预测缺乏合理依据、公司内部控制不规范等五条违规问题。
此外,其控股子公司三原富生在2024年5月的国家药监局飞检中,被发现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机构人员方面、厂房与设施方面、生产管理方面、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停业整改,直至9月才恢复生产销售。
尽管面临业绩颓势,但在国产替代加速的大背景下,宝莱特或迎来重要机遇。当前,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不断推进,血透器械领域也不例外,血液净化器械行业国产替代加速,血液净化器械主要包括设备和耗材。
国信证券分析认为,外资品牌如费森尤斯、贝朗、百特等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品牌逐步崛起,正从耗材国产替代向高端设备突破升级。主要国产厂商包括威高血净、山外山、健帆生物以及主要布局血透耗材的三鑫医疗、宝莱特、天益医疗等。
宝莱特管理层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公司监护仪业务影响是积极的,监护设备更新需求增加,公司的中高端监护仪有望受益于采购增量;基层医疗扩容带来监护仪的替代需求,对公司血透业务也有积极影响,公司产品可进入各级医院及民营血透中心采购清单,推动公司产品渗透率提升。
而对于宝莱特而言,新一届董事会能否快速扭转业绩颓势、修复市场信心,或将成为检验此次换届成效的关键指标。
对于2025年度是否有望实现扭亏为盈,此前宝莱特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2025年公司将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多途径落实降本增效,通过加速健康监护板块出海及血透设备和血透水处理设备的销售增长,及血透耗材的规模化效益的释放,公司有信心在2025年度实现扭亏为盈,并争取早日恢复至2020年之前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