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人的风“吹进”厨房 炒菜机器人真能替代大厨?
更新时间:2025-07-10 22:33:18 浏览次数:

  炒菜机器人“[*]进”万亿元级的中餐市场。

  7月10日,成都餐饮行业科技智能发展创新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在业内人士看来,AI数字菜谱和智能炒菜机器人主控烹饪环节,可解决中餐出菜不易标准化、菜品品质差异大的难点。据了解,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的炒菜机器人,价格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多家企业在温控、算法上做差异化竞争。不过,现在产业还在发展初期,未来炒菜机器人能否完全替代厨师,还有待观察。

  
 

  智能炒菜机器人 测试阶段:或能降低一半餐饮成本

  将辣椒等食材洗净切片,放到料盒中,再用手机选择数字菜谱调配调味料。按下一系列按钮之后,炒菜机器人就会按照顺序向锅中倒入食材、调料,随后,“机械手”就开始“炒菜”了。

  7月10日上午的一场餐饮行业活动中,炒菜机器人被搬进会场。

  四川熊喵大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天勇向黄天勇表示,要做好智能炒菜机器人,关键是需要有一套精准复刻厨师火候的温控系统,“我们在机器里加入了贵金属做传感器,重构电磁炉发热逻辑,现在主要针对小锅炒菜”。

  在创业做炒菜机器人之前,黄天勇一直做的是中式餐饮。高峰时期,他要管理的厨师超过600名。“餐饮净利润率很低,只有几个百分点,厨师就是很高的成本开支,一个厨师的工资是一个月8000元甚至上万元。”黄天勇说,他测试炒菜机器人时发现,机器降本的效果很好,甚至可以达到一半。

  于是,他将重心转向智能餐饮设备研发,主导智能炒菜机器人系统的研发。通过机械臂模拟厨师翻炒动作,结合云端菜谱优化算法,保留传统烹饪的“锅气”,并实现多菜系标准化生产,“比如川菜、湘菜、粤菜、鲁菜之间很难在同一个厨房相通,这可以通过数字菜谱解决”。

  黄天勇看好炒菜机器人赛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餐饮愈发标准化后,年轻人能跨越厨师“新秀墙”,更快上手炒菜,“年轻人要学习传统手艺,即便出师也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炒好成品”。

  中餐人才供给瓶颈待解

  从产能来讲,黄天勇所在企业目前的月产能是500台,他的目标是把产能提高十倍,因为他看好智能炒菜机器人替代厨师的万亿元级市场。

  红餐产业研究院在中预计,2024年中式正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6万亿元。

  然而,这个万亿元级的市场却是一个较为分散的市场。近年来,我国餐饮行业的连锁化进程持续加速,连锁化率从2020年的15%上升至2024年的22%,并预计在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24%左右。但与此同时,中餐市场面临人才供给的问题。原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厨师长、中国烹饪大师、四川省川菜非遗传承人张中尤表示,川菜及整个中餐行业人才需求巨大,但面临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今,数字菜谱和炒菜机器人可以看做一种解决人才供给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九阳、美的、苏泊尔等传统家电巨头凭借渠道优势正在进入这一领域。今年北京市海淀区还发布了全国首个智能烹饪机器人团体标准,明确具身智能技术参数,加速行业规范化。

  尽管竞争对手众多,黄天勇认为,每种炒菜机器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他未来看重“硬件+数据”的中餐供应链优势,通过温控技术与菜谱库规模来构建核心壁垒。黄天勇表示,炒菜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短期来看,B端连锁餐饮和外卖场景将成为主要增长极;中长期,随着技术成本下降和消费者习惯养成,C端家庭市场有望爆发。企业需聚焦核心技术研发、构建生态闭环,而且还需要关注海外市场机会。

  川商总会执行秘书长唐俊表示,以数字菜谱与智能炒菜机器人为核心的智慧厨房全链条解决方案,将有效提升中餐业态的标准化能力,令川菜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