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揽伊利、小米、京东等21家品牌赞助商,苏超凭什么?
更新时间:2025-06-20 12:33:48 浏览次数:

  苏超正在持续吸引品牌押注。截至目前,苏超集合了共21家赞助商,不乏京东集团、伊利股份、小米集团等知名品牌。据悉,苏超整个赛季的官方赞助席位价格已飙升至300万元,赞助商位置更是“一席难求”。

  与“村超”相比,苏超为何有这么强的品牌吸引力?伊利相关负责人接受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EMBA教育中心主任柴俊武教授认为,企业与城市之间深度融合,为企业的精准场景营销提供了有力支持。苏超实行的球队自主招商政策,充分激发了联赛IP与城市IP的协同联动效能。

  国家工信部品牌培育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系主任陈明表示,苏超在未来品牌运营上,应打造成一个责任品牌,与政府相关部门协同规划全业态商业布局,探索“公益带动商业,商业反哺公益”的循环发展模式。

  京东官宣成为苏超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赛事营销、文化娱乐、全民健身、宣传直播、比赛定制等多个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与苏超合作,旨在通过“体育+电商+外卖”的创新融合模式,为广大球迷和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与实惠。

  除了常规的赛场广告露出,伊利选择了更加多维、接地气的营销模式。伊利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核心策略就是真正融入苏超,成为球迷的‘好搭子’。这不仅仅是赞助,更是深度参与和共同创造快乐。”

  围绕“苏超搭子有伊利”的主题,伊利策划了一系列线上线下联动、紧贴苏超文化和球迷喜好的活动:“我们积极学习苏超的梗文化,通过赛场大屏创意喊话、社交媒体上接地气的趣味文案,用球迷熟悉的语言和他们玩在一起”。

  比如,苏超球迷调侃“苏大强”,伊利特邀演员倪大红一起为苏超“打Call”;针对网友呼唤“大飞机”的“梗”,伊利在第四轮比赛前夕特意在南京上空放飞了1000架无人机组成“飞机”图案,向消费者展示“苏超搭子有伊利”的诚意。

  陈明认为,新闻策划的关键是善于借势、融势和造势。而不断出现的精彩“爆梗”更是激发全民传播的热情,“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空前高涨,每一个‘梗’就像一个炸弹,激发出传播的阵阵涟漪。从央视到地方媒体,从官网到自媒体,从到短,人人都是内容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苏超创造了最低成本获得最大传播效应的传播学精彩范本。”

  自主招商政策激发联赛IP与城市IP协同联动

  柴俊武认为上述现象反映了企业与城市之间的深度融合现象,为企业的精准场景营销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有助于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与乡土情结,“苏超实行的球队自主招商政策,充分激发了联赛IP与城市IP的协同联动效能。”

  南京队赞助商运满满借助自身的物流网络优势,为苏超赛事提供了诸如球员装备运输、球迷周边配送等一系列增值服务。“赛事与产业的有机联动,不仅增加了品牌的曝光度,还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价值。”柴俊武说。

  陈明表示:“苏超与其说是一场江苏省内各城市之间的业余足球比赛,还不如说是各城市特色产品和品牌的营销大赛。”他解释道,这背后既有城市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有各地地方特色美食与非遗品牌的强势展示,以及各地文旅部门推出的特色跨界消费活动。

  陈明指出,苏超应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责任品牌。在履行公益承诺的基础上,与文旅、工信、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规划全业态商业布局,为每场比赛确定具有社会号召力的主题。

  他同时表示,苏超可落地可持续经营且有长期收益的产业化项目,探索“公益带动商业,商业反哺公益”的循环发展模式,并借助地域文化情怀打造流行爆品与文旅IP,以保持赛事的持续热度。

  柴俊武建议,赛事组织者、赞助企业、地方政府、群众应对地域符号进行系统化开发,同时建立制度护城河并动态更新。

  “苏超需要在热度期内有效建立城市联赛联盟标准、商业开发体系及规范、赛事—城市—产业联动机制等,并根据环境变化适时创新,以保障长期运营。”柴俊武说。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