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股东大会丨开立医疗董事长:今年医疗设备更新明显提速,公司收入有望重回增长
更新时间:2025-05-16 23:23:13 浏览次数:

  “今年前四个月终端医院医疗设备招标采购金额大幅增长,我们有信心行业会快速复苏。”5月14日,开立医疗董事长陈志强在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对贵州省区域医疗中心设备总预算超过5.78亿元、河北省县域医共体一次性采购79台彩超设备⋯⋯医疗设备的“超级大单”,正重塑国内医疗设备的市场格局,中国医疗设备厂商正在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从“跟跑”到“领跑”。

  对于医疗设备企业来说,行业外部环境向好只是其中一环,企业内核够硬才是把握机遇的根本,真正能屹立潮头的企业,必定是那些将核心竞争力深植于技术创新、产品布局与市场战略的佼佼者。

  
 

  2025年业绩将出现拐点?

  开立医疗起步于超声设备,2012年横向拓展至内窥镜领域,目前是国产软镜龙头,市场份额仅次于奥林巴斯和富士。

  与大多数同行一样,受外部环境影响,开立医疗近两年业绩受到不小挑战。但今年一季度,国内医院端采购动作复苏迹象越来越明显。以开立医疗为例,自2024年12月开始,内镜产品销售数据同比增速超过双位数,超声产品在最近4个月同比增速保持翻倍。

  由于中标与企业报表端收入增长存在一定周期差,这些收入还没有体现出来。今年一季度,开立医疗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07.46万元,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但“春江水暖鸭先知”,中标数据有了明显起色。今年4月,逾250家机构对公司进行线上、线下调研,最近的业绩交流会也吸引了数十名医疗器械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现场与开立医疗管理层探讨设备更新逐步落地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对此,开立医疗总裁吴坤祥说,设备更新政策持续周期为三年,2024年,全国各省份都发布了规模较大的采购计划,但去年最终招标落地的比例不高,预计这部分采购计划会在今年陆续落地。

  他还表示,公司中标增幅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经历过洗礼后,公司将迎来更加稳健的未来,今年会呈现“前低后高”的业绩节奏,公司收入有望回归增长趋势。

  医疗设备集采的价格有一定降幅。海南省最新公布的超声设备集采结果显示,200套设备总预算1.9亿元,最终中标金额1.19亿元,资金节约率超37%。

  医疗设备集采的深化,不只是“以量换价”,更预示着行业价值链条的重构。吴坤祥说,在过去,医疗设备的采购以单体医院为主,呈现“小批量、分散采购”的特点,并且以代理商、经销商为主导,渠道费用很高。现在省级

  外科+心血管介入,技术纵深是开拓新赛道的核心

  经过十年沉淀,开立医疗“超声+内镜”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在业绩交流会上,管理层也多次对微创外科、心血管介入两大新业务的放量增长保持乐观态度。

  微创外科手术是通过较小切口或自然腔道建立手术通道,借助医用硬镜、操作手术器械,对病变部位实施手术治疗。2019年,开立医疗快速推出第一款全高清腔镜摄像系统,此后以每年一款新产品的速度稳健发展。2024年,开立医疗微创外科收入同比增长30%,2025年一季度增速超100%。

  上海证券研报称,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备腔镜、超声和内镜完全自主研发实力的公司,开立医疗可提供支持超腹联合、双镜联合、多镜联合等一站式解决方案,这也成为公司在微创外科领域的独特竞争优势。

  IVUS业务,则以超声成像的技术基础,是开立“顺势而为”扩张的体现。2023年,开立医疗研制出行业内首款超宽频单晶复合材料IVUS,实现对进口产品的代际超越。

  2024年1月公示的冠脉IVUS导管省际联盟集采结果显示,开立医疗SonoSound®Crystal以高于行业同类产品的价格成功中选,作为“新面孔”成为集采的获益者,加速在终端的渗透。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国内IVUS市场规模2022年达到16.5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57.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6.8%。

  “对公司来说,IVUS是公司进入心血管领域的种子业务,属于长期培育的项目。”陈志强表示,国内IVUS渗透率增速很快,还有很大空间,他非常看好这一板块。从去年到今年下半年,开立医疗将有一系列IVUS新品发布,随着新的SonoSound®70高频导管在各省份陆续完成价格增补,公司的营业收入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从彩超设备切入内镜、再延展到微创外科、心血管介入,开立医疗一直坚持直面技术壁垒,将研发视为“生命线”,不断实现高端产品迭代和技术壁垒突破。

  作为国内头部医疗设备企业,开立医疗还在AI技术的推动下探索和开创一系列颠覆性、革命性的医疗新技术,打造好用、易用、可靠的智能医疗设备及服务,推动AI从“辅助工具”向“深度诊疗伙伴”升级。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开立医疗在行业“阵痛期”也没有收缩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为4.7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的23.48%;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为1.26亿元,同比增长23.7%。

  这也再次印证了医疗设备行业的突围从来没有捷径——只有像种树一样持续浇灌,才能在高端市场的“岩石层”中长出属于中国企业的参天大树。

  陈志强表示,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属于提前布局,只有持续维持高比例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更高端、更先进的产品,才能突破更多的高端医院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开立更加自如地在新赛道获得成功、带来业绩的更大增长。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