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重点围绕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支持科技创新等七个方面内容,凝练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业内人士认为,的出台将有效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接受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聚焦服务于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部署,着力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提出,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将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作为重要方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未来产业,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与此同时,要拓宽创业投资资金盘和林告诉盘和林同时提醒,科技型初创企业创业的成功率通常比较低,如果创业不成功,那么风险就会转嫁给投资人。要让资本青睐科技创新和初创企业,关键是提高科技创新和初创企业的成功率,成功的案例越多,投资回报率越高,资本的热情也就越高。
谈及如何提高科技创新和初创企业的成功率,盘和林认为,在资本端,要提高资本对科技和初创企业的包容度和耐心,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提供可持续的资本供给;在企业端,则要以政府产业基金等投资为导向,将资本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初创企业,提高投资成功率。
提出,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制定科技金融支持的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建立科技型企业推荐机制,便利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精准有效提供支持。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地区设立科技支行。鼓励有条件的银行探索较长周期的科技创新贷款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尽职免责机制。选择在部分商业银行和试点城市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将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
据安永统计,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2024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合计超过1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62%;邮储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融资余额较上年末增长超过40%。10家股份制银行2024年末对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4.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93%。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的痛点在哪里?北京工商大学金融系教授、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正平告诉“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方式去推动传统金融创新,从而更好地发展科技金融?”张正平向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刘晓蕾告诉要求,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作用,优先支持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研究制定提升区域性股权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能力的政策文件、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等。发挥科技保险支持创新的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探索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试点、鼓励险资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等。
张正平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领域都在大力推进数字化,金融业也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在这一背景下,科创金融一个重要突破点就是发挥好数字技术,这有助于破解识别科创企业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等一些传统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