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淮安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方案》,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建设,不断加快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公共交通软硬件水平、构建低碳绿色出行体系,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淮安特色、可借鉴推广的绿色出行创建道路。
建设添绿,出行设施完善。倡导绿色出行,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必要的路径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已连续7年将公交服务能力提升纳入市政府为民服务十件实事。目前,市区公交场站共45处,其中公交枢纽站8个、公交停保场12个、公交首末站25个,运营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常规公交候车环境持续优化,内环高架沿线块公交电子站牌,打造集智能公交报站、自助零售、信息交互、人脸识别、多媒体广告发布、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候车空间;投入共享单车16000辆,建成单车驿站2155个,实现公交站台和住宅小区周边、核心商圈、轨道交通站点100米—150米范围内单车驿站全覆盖;推动公交专用道成网,目前已规划建设207.4公里。此外,不断加大新能源公交投放力度,淮安市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1947辆,占车辆总数的99.6%,占比江苏省第一;建成并运营汽车南站、淮安火车站、西游乐园等15座充电站215个充电桩,服务场站内公共汽电车;持续购进低地板及低入口车辆,市区现有低地板及低入口车辆占公共汽电车总数的40.58%。
用心优化,出行方便快捷。近年来,淮安市逐步构建有轨电车、常规公交、特色公交、公共自行车等一体化绿色出行体系,推进公共交通由“便其行”向“悦其行”转变。围绕有轨电车1号线,加强常规公交、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的衔接,不断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和公共自行车点全覆盖及多种绿色出行方式一体融合。加快补齐公交骨架网络短板,2020年以来,新开辟公交快线条,优化调整公交线条,全面完成常规公交网络优化调整建设任务。同时,大力推进大市区“全域公交”建设,各市辖区全面推进全域公交化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三级网络,实现“一卡通刷”全覆盖。2021年,淮安区被省交通运输厅纳入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建设计划;建设完成智能化公交站亭140个;洪泽区完成城乡客运经营主体整合,目前正对镇村公交线路进行优化,推进镇村公交和城乡公交线条公交线路进行了优化。
智慧赋能,出行心中有数。近年来,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淮安市大力推进智能高效的城市公众出行平台建设,依托“城客e家”App已完成公交、有轨电车及蘑菇电单车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一码通行”,并将其功能赋予“i淮安”App,以便市民多渠道享受“一码通行”带来的便利。淮安市优化升级智能停车诱导平台系统,已接入230家停车场数据,市二院、市妇幼保健院、淮安东站等停车场已接入ETC功能并运行;建设并运营淮安市本土共享电单车品牌“蘑菇电单”,淮安市已投放共享电单车6000辆、共享单车10000辆,建设单车驿站2155个,全面实现定点定向停放;全国首个智能化共享电单车集中充电站——蘑菇共享电单车集中充电站正式投入运营;利用高位技术,搭建“一片云”、打造“两张网”,完成899个停车泊位智能化建设,实现场景综合赋能和智能化管理;制定《淮安市城市级静态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运营方案》,掌握城市停车设施供应和停车需求情况,实现淮安市智慧停车“一张图、一个平台、一个技术标准、一套服务规范”。同时,依托“城客e家”App倾力打造集公交、有轨电车、共享单车、智慧停车、网约车、高铁、旅游等出行服务于一体的Maas一站式出行平台,现已初步形成全国首个全场景出行 Maas生态体系,聚焦打造“便捷+高效+节能+满意”出行环境。值得一提的是,Maas一体化智慧出行平台项目获得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多名专家、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认可,被列入江苏省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示范案例,作为江苏省两家之一推荐申报交通科技示范工程。
如今,淮安绿色出行比例达73%,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达92.1%,绿色出行服务品质不断优化。到2025年,淮安将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实现“创新宜居、绿色惠民”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