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的漫长研发,数亿元的持续投入,华芢生物仍徘徊在“三无”的十字路口,公司无产品上市、无稳定收入也未实现年度盈利。
如今站在港股门前,华芢生物能否成功过关一解现实难题,还有待观察。
华芢生物管线年后,公司迎来Pre-A轮融资。公司与张鸿等投资人签订增资协议,张鸿以500万元获得华芢生物0.62%股权,其中54.38万元注入公司注册资本,其余445.63万元转为资本公积。在该交易中,公司每元注册资本对应价格为9.2元。
为什么初始股东选择在这个节点增加公司注册资本?
招股书显示,在贾丽加等初始股东增加公司注册资本前一个月的2021年4月,公司的核心产品Pro-101-2迎来重大节点——提交IND申请。Pro-101-2很快于2021年7月获得药审中心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紧接着,华芢生物于2021年8月开始Pro-101-2的Ⅰ期临床试验。
一位医药行业人士表示,新药研发提交IND申请,是一个比较重大的研发里程碑事件,属于药物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法定起点,这往往也是药企估值的关键跃升节点。另外,IND获批后,药企也需要立即启动Ⅰ期临床试验,而单中心成本通常在2000万~5000万元,对资金需求的迫切度也会大幅提升。
因此,在提交IND申请后,华芢生物便紧锣密鼓地增加注册资本,待启动融资后,公司估值大幅提升,初始股东的原始持股价值同样能水涨船高。招股书显示,2021年8月27日,青岛鼎晖双百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便以2500万元对价收购了贾丽加所持的145.91万元注册资本。在这一交易中,公司每元注册资本对应价格达到17.23元,贾丽加则套现2500万元。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贾丽加拥有27年医药从业经验,她曾先后担任牡丹江灵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及北京盛宏业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销售与运营管理工作。自2012年成立起,她一直担任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降至1.05亿元。
若以2024年月均超1700万元的“烧钱”速度计算,当前资金仅可维持约6个月运营。
华芢生物在回复中表示,公司目前并无任何重大外部债务融资计划,假设未来平均现金消耗率为截至2025年前5个月水平的1.6倍,估计现有现金结余总额将能够在约10个月内维持公司的财务活力。
面对持续亏损、居高不下的行政开支,公司需要背水一战冲刺上市,IPO成败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