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郴州市委编办发文介绍,全市开发区管理机构由15个精简到11个,精简了27%,全市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由80个精简到41个,精简了49%。郴州还着力解决开发区人浮于事、“官多兵少”问题,编制数由815名精简到680名,减少处级领导职数3名、科级领导职数45名。
上述发布在郴州党建网的介绍,郴州锚定开发区发展实体经济为主的功能定位,优化结构布局、剥离社会事务、精简机构设置,强化开发区履行组织领导、发展规划、经济管理、协调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主责主业,着力解决开发区规划布局不统一、功能定位不清晰、主责主业不突出等问题,推动开发区轻装上阵谋发展、聚精会神抓经济。
其中,根据一个县市区不超过一家开发区的要求,郴州按照优化协调高效原则,强化开发区规划郴州方面聚焦主责主业,郴州市委编办还提到,当地立足充分激发开发区运行潜能,从紧控制人员编制、推进市场化建设、优化政务服务机制,着力解决人浮于事、“官多兵少”、机制不活、政务大厅重复建设等问题,将人员编制重点投向负责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开发建设等领域和岗位,推动开发区发展规范化、市场化、高效化。
具体而言,在人员编制上,一是从严核定人员编制。各开发区管委会机关参照省定标准,凡超过编制控制数的一律一步精减到位,凡未达到编制控制数的一律不得新增。所属事业单位一律按不低于现有编制数的20%进行精减。改革后,全市开发区编制数由815名精简到680名,精简了16.6%,副处级开发区管委会机关平均编制数比省定标准少4名。
二是从紧核定领导职数。处级、科级开发区领导班子职数分别不超过5名、4名,内设机构副职不超过2名,改革前未核定纪工委副书记兼监工委副主任领导职数的,不再新增。改革后,全市开发区共减少处级领导职数3名、科级领导职数45名。
三是严格控制编外人员。对各开发区现有编外人员实行只减不增管理,逐步减少到合理范围,改革以来共减少编外人员36人。
另外,郴州综合考虑开发区入驻企业数量、实际运行状况、日常办件数量、与属地政务大厅距离等因素,调整优化现有开发区政务大厅设置模式,除年办件量达20余万件的郴州高新区和1.5万件以上的郴州经开区保留单独设立的政务大厅外,其他9个开发区分别采取设立“园区专窗”、组建专班包片到企、上门代办等模式开展政务服务。
事实上,不止湖南郴州开发区精简机构编制。
今年4月9日,河南省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其中,河南省委编办“扎实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强劲动力”的改革案例上榜。
在精简机构编制规模方面,河南省委编办在中写道:坚持“瘦身”和“健身”相结合,在合理、可持续范围内,切实把该减的坚决减下来,该加强的大力加强上去。
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按照“531”比例进行精简,河南省委编办在中写道:充分考虑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把保持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周密做好涉改人员调配安置工作,不搞“断崖式”精简分流。一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坚持一次核定编制、逐步精简到位的原则,对于这场以“重塑”之名的变革,河南日报旗下的“顶端新闻”认为是“瘦身”与“健身”并举。
关于改革成效,河南省委编办从“布局结构整体优化”“资源配置更加科学”“保障效能明显提升”三个方面予以总结。
事业单位公益类别、主要职能及经费供给形式更加明晰,公益属性得到回归强化,初步建立了定位清晰、分类科学、功能明确的事业单位职能体系。
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事业单位精简60.7%,市县层面,市、县纳入改革范围的事业机构精简44.3%,事业编制精简23%,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精简13.7%。将精简收回的机构编制资源向高质量发展、重点民生领域和基层一线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