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内容强制标识“首周”实测:抖音、小红书、微博自动识别“失灵” AI应用文本漏标,“会员可去水印”
更新时间:2025-09-04 06:53:19 浏览次数:

  、DeepSeek、智谱清言在内的多家应用和平台已相继发布公告,明确其AI内容标识的实施方案。其中,智谱清言和DeepSeek还明确警告用户,不得私自移除、篡改或破坏其内容中的AI生成标识。

  针对删除标识的法律后果,通力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伙人邓梓珊向其一,行政责任方面。虽然本身未直接对此设定罚则,但或可依据网络安全法等配套法律法规进行追责。概括来说,监管部门可对行为人处以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其二,需要关注的是相关民事责任。如果因删除标识导致他人误认为内容系自然人创作而引发、虚假宣传或欺诈的,行为人须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法律责任。

  其三,最为严重的一种情况是故意去掉AI标识所引发的刑事责任。例如,删除标识后将AI生成合成内容用于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行为人将可能被依法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正式施行是AI内容治理长征的第一步。文本标识的普遍缺失、“会员去水印”的商业模式、平台自动识别的“失灵”,其背后是法规的理想与商业现实、技术碎片化之间存在的步调不一致。

  然而,行业的积极响应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无论是实施方案的建立,还是生态联盟的共识推进,都预示着一个更透明、更可信的AI内容生态正在构建之中。这离不开监管机构、技术公司、内容平台乃至每一位用户的共同努力,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坚守责任底线,确保AI这把“双刃剑”能真正向善而行。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