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信披观察 卫星通信行业ESG相关报告披露率为46%,太空环境治理议题待完善
更新时间:2025-08-29 22:13:08 浏览次数:

  、光迅科技、复旦微电。

  统计结果显示,公司之间的碳排放水平差异较大,排放量最多的公司为中国电信,共计排放143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最少的公司为中科星图,仅排放707.85吨二氧化碳。

  “组织范围涵盖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顺义办公区。”中科星图在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称。

  施懿宸认为,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当前非强制披露环境下ESG报告存在的系统性问题。由于碳排放披露属于企业自愿行为,不同企业会选择不同的核算边界——披露较少的企业可能仅计算了部分工厂或主要运营点的直接排放,而披露量大的企业很可能采用了更全面的组织范畴,涵盖了所有子公司、生产基地甚至部分供应链环节。

  此外,准确测算卫星制造及发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需要完整、高质量的数据支撑,而目前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企业各自采用不同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

  “外购电力的排放因子相对统一,但卫星行业特有的活动缺乏权威的排放因子数据库,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测算参数直接导致结果产生数量级差异。”施懿宸补充说。

  

 

  数据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谢安向

  
创新研发、产品质量等被列为重要议题

  从市值TOP10公司统计结果来看,有7家公司在ESG相关报告中直接披露了研发投入金额,其余公司则是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方式间接披露研发费用。

  此外,有部分公司公布了研发人员数量和占比,如中国卫通研发人员为117人,占比19.6%;中国卫星为1217人,占比38.52%;光迅科技为1218人,占比28%;海格通信为2763人,占比33.36%。

  
 

  航天电子实质性议题矩阵 在产品质量把控方面,不少公司提出了具体措施。比如,中国卫通在报告中表示,公司建立7×24小时服务热线及智能客服系统实时监测重点用户业务,并将客户投诉次数纳入销售人员季度KPI考核强化服务管理。

  中国卫星要求子公司建立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比如天津恒电建立贯穿上下的质量管控人员体系,采用“自检+专检”相结合的方式。

  中科星图则指定质量部为产品质量管理的归口部门,建立质量信息网络体系,对改进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与效果验证,确保不合格品管理形成闭环控制机制。

  
 

  中国卫星实质性议题矩阵

  
专家建议:应强化具有行业独特性的议题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卫星通信有别于一般制造行业,适用场景较为特殊:其生产制造端不仅关乎地球生态,还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对太空环境产生一定负面作用。

  谢安认为,卫星通信行业的ESG披露需要突出其独特性。除了常见的创新研发、产品质量与隐私保护议题外,太空环境保护也是重点,包括卫星退役计划、碎片治理等。同时,地面设施的能耗和碳排放也应被关注,推动绿色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应用。

  “上游供应链同样重要,卫星制造涉及稀土、特种金属等关键原材料,其合规采购与可持续利用需要被披露。”谢安说,“除此之外,卫星通信在应急救援、偏远地区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价值,也应在ESG报告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在ESG相关报告中,少数公司提到有关空间碎片等内容。如中科星图在产品介绍中,提及空间碎片的碰撞预警计算等。

  施懿宸持与谢安相同的观点,在他看来,发射活动对外太空及地球大气环境存在多重影响。一方面,航天发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放和燃料成分可能破坏大气层。另一方面,除了残留碎片造成的空间污染问题之外,卫星发射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同样需要重点关注。此外,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下,还需审视卫星的应用用途及其影响。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