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创新奇智徐辉向
智能化需要的不是速度有多快
“机器人未来真正走进工业、商业和家庭,有两大技术,一是本体,二是智能。”创新奇智CTO张发恩在接受张发恩认为,工业从自动化发展到智能化会经历三个阶段,“自动化阶段是没有‘眼睛’的,只不过动作快而已,所以特别[*]板”;之后,通过工业如今,一个更加智能化的本体面对的可能就是人类的工作环境,任务非常复杂、非常柔性,如何实现?“我认为答案是通过多模态工业大模型驱动机器人本体,做到像自动驾驶一样的技术。”张发恩表示。
在前不久结束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型机器人“百花齐放”,但在执行任务时“慢吞吞”的样子也引发公众对机器人效率的疑问。
对此,张发恩认为,越智能化的地方,需要的不是速度有多快,而是需要稳、需要准。“以装配手机、电脑、电视的产线为例,人在上面打螺丝也没有那么快,也不需要那么快,但是一定需要柔性和准性。”
如何让机器人“大脑”更好用?
“大脑”日益成为具身智能赛道的热点。北京时间8月25日晚间,英伟达宣布推出其Jetson AGX Thor机器人芯片模块。这款被称为“机器人大脑”的芯片将于下个月发货,客户将能够用它来制作机器人原型。
在算力之外,徐辉认为,要让机器人本体的大脑更好用,要做好模型本身、数据积累、应用拓展三件事。“任何一项技术始于它的基础技术,再到基础设施,到最后一定是行业应用‘百花齐放’,也一定能赋能百业。”
不过,工业领域数据有着相对更强的私有化特征,工业具身智能“大脑”的训练如何解决数据难题?徐辉向“我相信人工智能是可以赋能百业的,但是对创新奇智而言,我们不是要挖一个百米宽、一米深的壕沟,而是做到一米宽、百米高,我们也坦白,现在还做不了百米高,先从10米开始,这就是专精特新,有行业Know-How的积累、场景的积累才会有Point。”徐辉说。
其次,徐辉指出,创新奇智的定位是做客户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中的伴随者,“我们在帮客户做的是从数据治理到应用治理,帮客户变成一个随需应变的实时企业”,从国内实际的市场环境来看,自主可控也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要求。同时,徐辉表示,对客户和合作方积累的大量数据,公司将合规使用,在脱敏之后训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