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开始建设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 将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
更新时间:2025-05-21 23:34:11 浏览次数: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

  5月21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
 

  
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开始建设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科技的力量。丁正江表示,对于地质工地质工“我们还联合其他单位研发升级了系列深部钻探技术装备,并进行推广应用。目前,我们已经储备了7000米深度小口径钻探能力。创新研发的低温钻井液和智能监测系统,攻克了高原冻土施工技术难关,也完成了国内首个陆域可燃冰试采孔,不仅保障了工程质量,也保障了资源安全。”丁正江说。

  陈琳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谈了对科技创新的体会。其所在的团队围绕上海超大城市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需求,建立起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在自然资源调查、管理、监督等方面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新技术辅助决策。

  比如,在陈琳负责的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调研普查中,首先应用了高清遥感技术,同时结合团队自己开发的调研软件,能够让500名规划师,在4000多平方公里的郊野,同时实现实时拍摄、精准记录、信息同步建库,极大提高了自然资源调查的效率和质量。

  近期,上海也开始建设“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未来上海的各类空间资源都将实现数字化,同时将开发多种应用场景服务市民需求、政府治理以及商务、文化、旅游、体育协同发展,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超大城市治理的新模式。

  
不断拓展找矿领域和地域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作为山东省地矿局金矿找矿创新团队负责人,丁正江牵头建设了自然资源部深部金矿勘查开采技术创新中心,为地质找矿搭建了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平台。

  丁正江介绍:“在发挥地质找矿主力军作用方面,我们不断拓展找矿的领域和地域,我们坚持三线联动,立足胶东,不断加大对深部和海域的金矿找矿力度;走向省外,每年我们投入一半以上力量在西部边远山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走出国门,我们在多个国家提供地质技术服务。矿种上,从金矿到铜多金属矿、再到清洁能源矿产等方面都有涉及。”

  为解决束缚找矿的技术难题,他们还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单位拿出自筹资金开展课题研究40多项,还参与了国家、省部重大科研项目5项。2023年,团队获批实施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这也是基层地勘单位牵头承担此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尤其是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他们下了更大功夫。依托已有科创平台,引进一批院士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通过项目压担子、导师“传帮带”、人才工程培育等办法,自主培养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泰山学者、行业大国工匠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8人次。1名“90后”队员还刚刚荣获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