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都是投资者关注热点,特别是那些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无论盈利和亏损都牵动投资者的心。
5月20日,光伏巨头通威股份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通威股份董事长刘舒琪与副董事长严虎、董秘严轲等经营管理团队成员现身,强调尽管当前光伏行业处于低迷期,但依然对未来长远发展充满信心。
通威股份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 自2008年以来,光伏产业也经历了多个高峰到低谷的轮回,每一次周期更迭也体现了行业的韧性。通威股份高管层表示,经历寒冬之后,行业也会洗牌,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将体现在包括成本控制等各个方面,而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是基础。
“作为一个头部企业,这个时候要反内卷”
5月20日下午,光伏巨头通威股份召开了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
其次,现在的光伏产业行情也发生了变化,当年硅料价格超过每吨20万元,如今价格不到当年的20%。这一轮的光伏周期似乎比往期来得都更加猛烈和惨淡,整个行业陷入了产能过剩的泥潭,包括多晶硅在内的各产品价格更是一度跌破行业成本线。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5月初的公开信息,目前光伏产业链下游产品价格再度呈现下降趋势,下游企业对于原料成本控制越发严格,多晶硅预期采购价格一降再降,亏损已达到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无法接受的程度,因此多晶硅企业不愿让价成交。在产企业数量或将在第二季度缩减至10家左右。
对于当前市场的硅料需求,刘舒琪也回答了
硅料未来要看综合能耗
在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看来,“物极必反”,光伏硅料行业虽然在寒冬,但未来依然充满曙光。
实际上,自2008年以来,光伏产业也经历了多个高峰到低谷的轮回,每一次周期更迭也体现了行业的韧性。“这一轮周期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是市场竞争的直接结果。”严虎表示,这一次的光伏行业低谷也会经历一轮洗牌。所谓的周期,是淘汰,也是筛选。“之前硅料价格涨到每吨30万元,是非理性涨法。这一次的下跌,同样是非理性⋯⋯这轮过后,曾经的情况很难出现。”严虎向通威股份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内蒙基地高纯晶硅现金成本已降至2.7万元/吨以下,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确保在价格底部仍能维持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
与此同时,严虎也提到,要保持成本优势就需要企业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对于光伏产业来讲,市场足够大也让各个环节的技术呈现“百家争鸣”的情况。
“不去踩踏任何技术,也不去吹捧任何技术,客户永远是最聪明的。”刘舒琪说,每一种技术都有利弊,也没有某一种技术是绝对主流的说法,技术之间是可以搭配的。
董事会秘书严轲也表示,公司对于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生产管理具有强大的信心,公司具有显著的品质与成本的综合优势。
对于光伏产业不同的生产技术,不能只是简单看某一个要素的成本下降,而是应该看综合能耗。而从整个行业的未来趋势看,综合能耗越来越成为考量硅料企业成本的重要项。
目前,通威股份综合电耗、硅耗分别降至46度、1.04kg/kg-Si以下,新项目单位投资成本5亿元/万吨。这一数据优于光伏协会最新披露的行业综合电耗54.5度、硅耗1.07kg/kg-Si、单位投资成本8亿元/万吨等平均水平。根据通威股份的预测,仅这几项指标综合测算下来,通威就能实现低于行业平均成本近1万元的优势。
没有一种技术是“终极技术”
短期阵痛难掩长期光明,通威股份高管层对产业未来依然充满信心。
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530GW,同比增长35%,此外今年1~3月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预计将在2025年底超过煤电,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装机电源。截至2024年底,中国光伏产品全球市占率达到85%,占据着全球产业链绝对领先的地位。
“在这个光伏行业的寒冬,我们更注重练好企业内功。我们在研发的投入是不设上限的,无论是硅料技术还是电池片技术。”刘舒琪表示。
目前,光伏技术全面迈向N型的时代来临,N型组件的市场份额也在迅速扩大。在具体的技术路线上,TOPCon、异质结、BC等虽是当下的主流细分方向,钙钛矿叠层等高效电池技术亦不断成熟。严轲表示,从技术上讲,BC、HJT等各类技术路线各有千秋,但当前TOPCon技术综合比较下来仍是行业最主流选择。从整个产业生态来看,TOPCon产线不仅可以兼容上一代的PERC,且我国全套核心设备自主可控,产业生态的完整也是在一段时间内TOPCon将成为主流技术的核心要素。去年,公司电池片业务全年销量87.68GW,组件销量45.71GW,同比增速分别为8.7%和46.93%。
严轲还提到尽管公司去年亏损,但公司也通过回购、增持等方式提振市场信心,而在去年亏损之前,公司长期保持高分红率,强调对股东回报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