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流量中的村支书们:争议、焦虑与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5-05-18 19:10:39 浏览次数:

  
 

  村里的池塘,三个人突然从水面下冒出来,还端着一盘小龙虾,边走边说:“宝,吃龙虾吗,站着吃,躺着吃,坐着吃,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这是一位村支书发布的,在短平台上点赞量达到13万。

  自今年3月以来,全国各地的村支书们在短平台上突然卷了起来。有网友戏谑:“在下何德何能,让文武百官为我载歌载舞?”

  这样的画风并不令人陌生。前几年,各地文旅局长纷纷出镜,有人扮古风、有的“秀”双语、有的展才艺,目的都是为了推介当地文旅。

  村支书们“上网”,推介乡村文旅也是目的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短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不过,部分村镇干部画风逐渐走偏、举止愈加出格,近来也引发不少争议。

  有媒体评论,这种打造“网红”博眼球的宣传逻辑,缺少文化底蕴与审美格调,有点用力过猛;如果一味通过猎奇手段迎合流量,有损干部形象。但也有网友认为,偏僻无人知晓的农村,如果不宣传谁会去?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基层干部不应盲目指责。

  面对争议,村支书们怎么想?在“不要面子,要流量”的争议之外,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数村庄星罗棋布。目前,我国有47.8万个行政村,还有数百万个自然村和居民点。

  关祖苹所在的四川省安岳县帽石村,村里常住人口只有500人,但他在抖音上有24万粉丝。

  4月份,他在抖音发布了22条,平均点赞量达到4万。每周,他还要做两场直播,一播就是四五个小时。拍、做直播,已经成为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关祖苹2021年就开始以村支书的身份发布,这与他成为村支书之前的经历有很大关联。此前他在深圳工作,后回到帽石村创业做种植和养殖,又在成都开了一家餐厅。创业期间,关祖苹开始利用短宣传餐厅和农产品。

  当上村支书后,面对没有区位优势、没有自然资源、没有人文景观的帽石村,关祖苹将目光放在了熟悉的短上。

  “我们村是全镇垫底的村,不知道怎么干,只好先把村庄宣传出去。”由此开始,关祖苹成为全国首批运营短的村支书之一。

  一开始,他只是拍一些基层工作情况,慢慢地开始思考如何将流量变现。“恰好我爸种了一亩西瓜,不知道怎么卖,我给他拍了一个卖西瓜的,效果还不错。”

  之后,他帮村里的种植农户拍摄宣传,把村民们的鸡、鸭、玉米、花生等土货收集起来直播售卖。

  帽石村可销售的产品有限,邻村甚至邻镇的村民也将农产品带到他的直播间,一些当地工厂生产的包装食品也希望借此打开销路。去年一年,关祖苹带货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左右。

  一个比较受关注的问题是,关祖苹可以从这些销售中获取多少收益?他告诉这看上去是一个成功的故事,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

  虽然短流量不错,但实际带货能力有限。关祖苹的直播一般有二三十万观看量,但转化率不是太高。

  “现在的流量层级根本带不动产业。”今年2月份,关祖苹解散了和直播团队——因为团队成员收入难以糊口,不得不另寻他路。

  但他并未停止运营账号,而是又找了更加专业的伙伴加入。“现在带货赛道拼的是供应链、技术、资金,草根想要在这个领域快速成长已经非常艰难,只能找更专业的人来,真正有能力做好直播带货的人非常少。”

  虽然村民们都很期待,但由于销路没有完全打开,通过短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规划也还未落定。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会盲目发展产业。据我所知,有些村集体投了很多钱发展集体经济,但做出来的产品卖不掉,只好拿到我们直播间来卖。”关祖苹说,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好的销售渠道,才有底气带领村民大规模发展产业。

  今年,关祖苹和当地农科院对接,计划引入一些优质品种发展种植业。但他也坦言,即使引入了新的农产品,村里仍面临年轻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愿意回到乡村的年轻人仍旧太少。

  相比帽石村,徐若琼所在的林庄村条件好得多。

  林庄村在安徽天柱山景区脚下,村里常住2000多人,同样年轻人很少。但村里有蓝莓、草莓、茶叶等产业,游客去往天柱山景区也要经过林庄村。

  2024年7月,作为天柱山管委会派驻林庄村第一书记,徐若琼来到这里工作。此前在天柱山管委会她主要负责宣传工作,一到村里,她就想到拍宣传村庄。

  
 

  “刚开始半个月还好,但慢慢就出现了一些反对声音,说我太出风头了。”为此,徐若琼减少了更新频率,直至暂停。

  今年3月份,林庄村所在的潜山市组织了一场电商助农直播,由于村民的产品都不是标品,现场上链接很麻烦,加上当时天气很冷,直到凌晨1点产品才卖完,“第二天起来我嗓子就哑了。”

  这之后,徐若琼开始重新活跃账号,搞笑人设与算法加持,徐若琼单个最高点赞量超过7万。

  这段时间,正是短平台上村支书们集中涌入的时期。

  今年3月,四川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书记、镇长齐上阵,在油菜花田里尬舞的“意外”出圈。四名“舞者”身体僵硬、手脚顺拐,反响却超出预期:“顺拐都那么可爱”“动作虽然不是很标准,但能看出真诚”“这我高低得去打卡一下”……

  一时间,基层干部们在短赛道上似乎突然找到了“参考答案”,模仿者众。

  巨量算数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村支书”抖音指数同比上涨202%,“村支书为了宣传太拼了”“我是村支书我同意拍抖音”等词条频频登上平台热搜。

  为了争夺流量,村支书们绞尽脑汁,上演“十八般武艺”,水下憋气、猛然摔倒、嘴含利箭、舞动全村,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竞争激烈,如何吸引流量成为困扰徐若琼的一大难题。为了找灵感,她每天要花几个小时刷,基本上一个人完成内容创造、拍摄和剪辑。“到村里之前,我手机都没有安装抖音,如果其他村支书不做,我真的不想做,太浪费时间了。”

  而眼下,为了帮林庄村的农产品找销路,徐若琼做好短的想法越来越坚定:“这面子我不要了,别人说法我不在乎了,我就是要把做起来,把直播做起来。”

  除了蓝莓、草莓、茶叶等种植产业,林庄村的养鸡场还有几万只鸡。村里有很多土地荒废,徐若琼带头种了两亩地,希望农民把荒地利用起来,但收效甚微。“如果把销售端的问题解决了,他们自己就会去种了,对吧?”

  她说的销售端,指的就是和直播带货。目前,徐若琼只有1.5万粉丝,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把账号做大做强。用她的话来讲,“正常拍真的没人看,太卷了”。

  虽然无奈,但徐若琼还得继续。除了拍短,她还计划在短期内启动直播,正好帮村里销售应季的蓝莓。但她仍难免担心,“万一没人看怎么办”?

  伴随村支书短引发关注,争议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一方面,当基层干部争相挤进“网红”赛道,庸俗化、甚至低俗化现象开始出现。在许多人看来,“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更会让游客对当地产生不良观感”。

  另一方面,对个人IP的打造,也引发外界有关“不务正业”的质疑。如有评论指出,“将本地文旅的发展同某个个人过度捆绑,并不是一种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方式。”

  有反面批评,也不乏来自网友的正面赞赏。

  心疼这些基层干部,为了给家乡引流发展经济,不惜在镜头面前牺牲自己形象。

  出发点是好的,其实低俗的是很少数,小地方的干部拍短都不容易,既要流量,又要质量和吃住行质量,不是单靠乡镇就能做到的。

  还有地方组织部干部撰文指出,这种主动拥抱互联网的姿态值得肯定,其本质是基层干部放下身段、服务发展的务实之举。

  在徐若琼看来,村干部拍是基层治理的创新,在不太出格的情况下是好现象。关祖苹也认为,对于真正想干事、想带动村里发展的村干部而言,拍和做直播应该鼓励。“说实话,我们这种‘三无村’太难了,真的找不到方法发展,如果不是这几年有自媒体,农村根本留不住人。”

  需要明确的是,与文旅局长们不同,村支书并不在公务员体系中,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不是行政机关,村支书也可以从事副业工作。

  关祖苹说,现在是鼓励能人大户、优秀企业家来当村干部,以此带动集体产业发展。“要是一个月只有3000块工资,而没有其他收入的话,村支书自己养家糊口都成问题,肯定不会干得长远。”

  对于账号归属问题,关祖苹明确表示是个人账号。“如果算集体账号,就没人愿意来干这个事情了。”他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带货赛道,村干部唯一的优势在于身份公信力,虽然村干部不是体制内干部,但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仍有信赖基础。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向实际上,在村支书们为出圈“花式整活”的争议之外,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让他们身后的乡村在流量焦虑中支棱起来?

  这需要的不仅是各个层面更多的专业支持、帮助他们提升传播效果,更长远来说,还要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升级、产业链延伸等,让线上流量更好地转化为线下收益。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