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萨驰创始人张赛龙: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轮胎行业的硬科技
更新时间:2024-09-13 13:14:07 浏览次数:

  面对全球贸易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挑战,“中国制造”的新质生产力提升在改写传统制造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同时,也正助推中游行业的产业变革。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2024年的资本市场对硬科技领域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无论是在首次公开募股还是并购重组方面,市场都对“硬科技”属性给予了极高的重视。投资者纷纷将目光转向那些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公司,尤其是那些能够解决重大科技问题、提升产业链水平的企业。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出口的“新三样”之一,其火热程度不仅推动了国内轮胎行业的蓬勃发展,更引领了这一行业向海外市场的扩张。

  当下,全球轮胎市场正在发生一场大变革。过去几年,很多欧美轮胎企业经历了减产或关闭潮。相比之下,中国轮胎企业却在加速出海,抢滩全球市场。轮胎行业正迎来高光时刻。其中,半钢乘用胎市场尤为火热。

  
萨驰昆山研发制造基地全貌
 

  正如先进芯片的制造离不开光刻机等装备,轮胎高效率、高质量的制造,离不开成型机。萨驰,正是国内半钢一次法成型机龙头。据了解,成型机作为轮胎行业的工业母机,其技术壁垒高、成本投入大,直接决定了一家轮胎厂的质量和效益。萨驰率先突破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张赛龙先生透露,截至目前,萨驰的订单量已达到“有史以来最佳”。

  
 

  张赛龙先生表示:“萨驰成型机极大帮助了国产轮胎抢占半钢乘用胎的广阔市场。这些产业技术的重大进展,将有效避免我国轮胎行业由于关键领域技术‘卡脖子’而带来的产业风险,并进一步推动中国轮胎行业的产业升级。”

  
萨驰智能化半钢子午胎一次法成型机
 

  萨驰首创“三位一体”理论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即“头部、身部、腿部”三位一体的战略发展框架。以“身部”为例,萨驰成型机所有核心零部件全部在萨驰车间制造完成。

  
萨驰制造基地
 

  在萨驰工厂,可以看到恒温、恒湿无尘厂房,加工母机由世界一流的DMG五轴加工中心、车铣复合中心、达诺巴特超精密磨床等加工装备组成作为一个技术引领的行业,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重构,提升国产替代的产品价值和品牌竞争力,是我国轮胎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掘金万亿赛道必经的考验。

  把握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时代机遇,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国轮胎行业正积极拥抱国产替代的出海之路,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全球市场对于高性能轮胎的旺盛需求以及国际轮胎行业的产业变革,中国轮胎企业正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传统的低端制造升级为高端智能化生产,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华丽转变,通过不断探索新材料和新工艺,以智能化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强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力求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卓越竞争力与影响力。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