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业务深陷困局之际,华民股份开始布局机器人赛道。
日前,华民股份公告称,拟以现金投资不超过1亿元,通过认缴新增注册资本或受让老股的方式投资广东天太机器人有限公司,交易后预计持股约8%。这是其三年内的第二次重大跨界。
7月30日,华民股份方面在接受
华民股份在中指出,根据鸿新新能源2022年、2023年、2024年业绩承诺完成情况,建鸿达集团须向公司支付业绩补偿金额5600万元,公司已计提该补偿款及相应期间的利息。 截至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公司已收到建鸿达集团支付的业绩补偿款200万元。
华民股份表示,公司光伏业务亏损的核心原因是受行业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年来,光伏行业面临着内卷加剧与海外贸易壁垒的双重挑战,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同行业企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双赛道协同:破局之道?
华民股份两次跨界均选择了高景气度但竞争激烈的赛道,但光伏业务目前未达预期。相较于光伏行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壁垒、行业格局差异显著,公司是否会重蹈光伏“跨界即亏损”的覆辙?
对此,华民股份在回复华民股份表示,天太机器人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属于技术领先型企业,技术壁垒更高,护城河更深。天太机器人获得2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过100项,在减速器、中空电机、行星滚柱丝杠、控制器、编码器等关键领域均有技术积累,是行业内极少的掌握全部以上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的企业。
华民股份表示,在资源分配上,公司光伏制造业务是公司发展的根基,目前已有成熟的管理团队和完善的运行模式,当前阶段不再需要新增大规模资源投入,而是聚焦现有产能的提质增效与资源盘活。通过深化工艺改进、优化成本结构、加强精细化管理、开拓海外市场等方式,推动光伏业务向良性运营转型。
在机器人领域,华民股份将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资源等优势,同时联动产业基金,深度研判机器人行业技术趋势与市场机遇,为后续业务拓展奠定基础。未来,公司将始终以“风险可控、价值优先”为原则,在持续做精做强光伏业务的同时,逐步轻资产布局和培育机器人业务,实现双赛道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