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狂奔”,“龙头”为何跑慢了?
更新时间:2025-07-31 03:05:57 浏览次数:

  
 

  “迈向3万亿”,武汉又一次喊出这个目标。

  7月29日,武汉面向全球投资者发出邀约,当地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正以招商引资的深度转型,撬动城市发展能级的历史性跃升,为2030年GDP突破3万亿元筑牢发展根基。

  在此之前,武汉公布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GDP达到10592.8亿元,同比增长5.5%。这是武汉上半年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前四年,武汉上半年GDP分别为:2021年8251亿元、2022年8904亿元、2023年9503亿元、2024年9975亿元。

  总量表现亮眼,但5.5%的经济增速,不及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湖北GDP增速6.2%,位列全国第三、经济十强大省第一。也因此,有人说,身为湖北省会,武汉似乎没有完全发挥出“龙头”的带动作用。

  从2014年GDP首次破万亿,到2023年站上两万亿台阶,武汉花了9年时间。如今频频喊出2030年GDP“三万亿”目标,武汉如何加速?站位全国,经济体量排在武汉之前的成都、杭州,表现同样出色,武汉想要“跑步”晋级,又该凭何突围?

  武汉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张智发出邀约,“欢迎全球投资者来汉投资,与武汉一起迈向3万亿,共赢未来。”

  在当地看来,武汉的经济与招商有着高度关联。上世纪八十年代,面对GDP排名跌至全国第18位的挑战,武汉曾通过建设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等高能级平台,吸引神龙汽车、可口可乐等项目的落地,推动制造业重现活力。

  进入本世纪,东风总部迁汉、中韩石化80万吨乙烯、富士康科技等重大项目的落地,也推动武汉GDP实现年均17%的高速增长,完成了从区域重镇到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跨越。

  曾刚认为,改革开放的前30年甚至前40年,很多城市探索出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招商引资。上海、深圳、苏州莫不如此,这也让很多地方至今都将招商引资视为重要抓手。但时代已经发生变化,不能刻舟求剑。过去讲招商引资,就是建园区,批土地,给政策。眼下的招商引资,除了打造“硬环境”,更要用“软环境”吸引企业和资本。

  “这一方面,武汉应该学习杭州。”曾刚表示,杭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这种软环境让企业家口口相传,以及产业链自身寻求上下游配套,达到可持续性的招商引资效果。

  
 

  秦尊文则表示,武汉招商引资应围绕“三通”发力,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具体是畅通商贸物流,打造“九州通衢”;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九州通商”;畅通要素循环,打造“九州通融”。

  这当中,通衢是立足武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通商侧重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和竞争力;通融则是将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都视为生产要素。

  在秦尊文看来,“楚商回乡”和“校友回汉”是促进人才回流的重要抓手。楚商有资本,校友有技术,通过建设“楚商校友共同体”,形成“校友研发+楚商转化”的新模式,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能。

  曾刚认为,过去说九省通衢,是武汉的区位优势,实际上也是武汉的市场优势,一座城市能整合九省的市场,自然发展得好。放眼未来,武汉的市场可以更大。

  在他看来,武汉的招商引资思路要打开,不止招项目,更是找市场。政府帮企业找市场,帮企业走出去。如果越来越多的“武汉制造”不愁卖,自然有更多企业和资本愿意来。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