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与中国计算机学会、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等联合发起“人工智能强化学习可持续发展计划”。
公司副总裁蔡光忠表示,腾讯2017年在四川布局了“开悟”平台,通过把场景资源、模拟环境和技术沉淀开放给学术界,推动人工智能教学和科研”从论文走到车间”。借此平台,腾讯已在四川交通、医疗、文旅等多个领域设立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
将立足四川、面向国际,把成都当做前沿科技落地的重要“试验场”。
说到底,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第四极”vs“新高地”
从科创成果相对匮乏到如今成果越发丰富、可感、可及,成渝地区无疑更有底气站到台前,汇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事实上,共同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早已被写入,是成渝共担的一项“国家任务”。
重庆市副市长马震表示,首届大会举办以来,成渝地区以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引领,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持续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拓展科技合作网络方面,越南、尼泊尔等30余国政企代表团来川渝推动科技合作,与白俄罗斯、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创新主体新签署科技合作协议70余个;
在推进国际联合研发方面,实施300余项国际联合研发项目,新增获批与匈牙利、古巴共建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家、累计达到5家;
在加快国际技术转移方面,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组建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联盟,培养国际技术经纪人200余名,2024年国际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8亿元……
今天大会现场,川渝两省市还联合发起了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双千”计划,其中,“千项合作项目”计划旨在对接共建国家技术需求,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促进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沿着“一带一路”,成渝科创成果将找到更广阔的生根土壤。与此同时,为进一步盘活“资源富矿”,制度创新也在不断深入。
就在今天,四川一口气发布了40个“双向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涉及人形机器人、航空航天、高端能源装备、低空经济、软件信息与服务等领域的135项需求,以推进“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成果展现场 此前,四川以季度为单位,已面向全球发布两批次140个“双向揭榜挂帅”项目,来自全球200余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揭榜”——
按照四川的构想,一面由技术供给方带团队、带技术揭榜,一面由成果需求方带资金、带场景揭榜,通过“双向奔赴”,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不仅如此,在更源头、更早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启蒙上,成渝也还在想方设法营造氛围,“抓早、抓小、抓关键”。
本月初,四川各级党政领导干部3万余人通过直播,参加了“提升领导干部应用AI人工智能能力系列讲座”的首场讲座,当地媒体评价说,“这波热潮,非追不可”;
上个月,成都首场“科学大讲堂”开讲,邀请来自脑机接口、暗物质探索、未来交通等前沿领域的科技“大牛”为全民科普。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曾表示,只有把一个个的土积成山,才能成气候、成风雨,才能实现科学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渝科技创新正在“翻山越岭”,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