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天府粮仓”新实践:一份保单,守护沃野良田——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的保险探索
更新时间:2025-05-30 19:28:58 浏览次数: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明确到2035年,力争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改造提升4.5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亿亩。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自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使用“高标准农田”概念以来,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就成为各地区的重点工作之一,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积极探索与之匹配的高标准农田保险,也成为保险公司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创新突破口。所谓“保险+服务”,简单来说就是集“工程质量+管护服务+自然灾害”于一体的风险保障服务,与之对应的保险产品就是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和财产综合险。近期,打造专属保险产品 解高标准农田“重建轻管”难题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担负着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任,同样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地区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2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多万亩。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曹家镇共峨村地处龙泉山脉尾端,是典型的丘陵山区,曾经土地零散破碎,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每逢雨季,便会沦为烂泡田,农作物产量大打折扣。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推进,这片土地焕发新生。“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结合地形特点,村里因地制宜推广油菜与水稻轮作订单农业模式,产量较之前有明显提升。”仁寿县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强说。

  
但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因建设主体多、环节复杂,工程质量风险隐患较大,加上四川地理条件复杂,暴雨、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事故频发,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为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中面临的问题,2023年6月7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推动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的落地。

  作为试点县之一,仁寿县曹家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因此受益。作为该区高标准农田试点保险的承保方,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结合高标准农田在“建”“管”工作中的痛点,为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试点项目量身打造了专属保险产品,保障范围覆盖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管护费用、自然灾害造成的建设工程损毁损失等,使高标准农田在建设期、运营期各阶段的风险都能得到转嫁。

  “去年10月,在开展管护巡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公司承保的高标准农田存在渠道破损淤堵、蓄水池渗漏及道路开裂等损害情况。”人保财险眉山市仁寿支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立即采用‘现场勘查+技术评估’双轨模式,对受损点位进行查勘定损,厘定维修方案。维修过程中采用‘过程监理+阶段性验收’机制,动态管控维修质量,历时两个月的维修,全面完成设施修复工作,恢复正常排水灌溉,公司共计支付维修费用5.75万元。”

  据统计,截至目前,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已为四川全省15市、53个县、80余万亩高标准农田提供风险保障超12亿元,在全省高标准农田保险业务中承保覆盖面超过60%,对成都承保区域做到了100%管护。

  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是近几年响应国家提高粮食安全战略所开展的探索性项目,在承保定价、风险管控、理赔处理等方面正从空白逐步发展起来。”

  不止于管护 业内呼吁:让保险参与到前期建设中

  在承保后,保险公司也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发现高标准农田项目的隐患、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积极整改。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已承保高标准农田新建项目14个,开展41次施工阶段风险检查,发现风险点662项,已整改474处,承保已建成项目63个,全面管护巡查服务触达现场260余次,发现风险隐患274处,提交风险报告165份。

  “从试点情况来看,高标准农田管护保险通过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对建设过程及后续风险进行保障,并发挥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构作用,全程介入施工过程风险管理,实现‘建管合一’。”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在中,据悉,当前高标准农田的建管保险的资金“由于无法参与到前期的建设中,所以保险公司是无法完全了解该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标准的,能做的工作更多是后期的维护和管理,这虽然也能对高标准农田起到管护作用,但是对项目的风险把控能力还是较弱的。”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从建设工程的生命周期来看,建设阶段的工程质量把控对生命周期的长短有决定性影响,若在高标准农田的工程建设期,特别是在隐蔽工程形成之前就及时发现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的缺陷,就能大大降低工程完工后发生重大缺陷的可能,也能大幅降低工程在使用过程中所需的维护成本。

  上述业内人士对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该观点持相同态度。他认为,保险在建设之初参与具有积极意义与可行性。从保障建设质量看,保险机构为降低未来赔付风险,会对建设过程严格监督。例如,要求建设单位提供详细施工规划和质量保障措施,对不达标的建设行为督促整改,确保工程符合标准。在资金运作上,保险参与可优化资金配置。建设初期保费纳入成本,通过保险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同时,保险机构凭借专业风险评估能力,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制定应对策略,提升项目整体抗风险能力。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