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拥堵乱停”加剧下的主动破局 广州缩减15万辆共享单车能否解慢行交通之困?
更新时间:2025-04-21 23:07:25 浏览次数:

  第一反应跟大多数广州市民一样——是为电动自行车让路。他也告诉去年底,广州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量就已超过560万辆,目前仍以每天上牌约4000辆、每月上牌约10万辆的速度增长。数量的猛涨也让电动自行车违规的现象加重,其与共享单车都属于非机动车,无疑加大了对非机动车的管理压力。

  近日,在广州天河区的宜家商场周围,
 

  这也是陈斌一直不愿意全程骑电动自行车上班的原因。在上下班高峰期,他如果骑行电动车需要穿行广州最繁忙的主干道如黄埔大道、中山大道。他坦言:“有些路很不好走,有时候5至6辆电动自行车在并行,很多会去抢机动车道,塞在汽车中间,很危险。现在有些路开拓了非机动车道,但也只能容纳两辆电动车并行。”

  也因此,广州近一年以来也在加大力度整治电动自行车。去年12月30日,正式施行,明确规定投放经营未悬挂本市登记号牌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行为,属于违规行为。

  胡刚补充道,在电动自行车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应着力规划并建设电动自行车道以及停车场,同时合理调整路权。具体而言,可适当压缩私家车车道,相应增加电动自行车车道。当然,对于自行车的相关车道可以进行合理调整。政府可对机动车道和人力自行车道的规模进行调控,为电动自行车道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市民对共享单车存在潮汐需求矛盾,供需管理精细度待提升

  去年底,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而吴倩在使用共享单车时经常遇到“不用时堆成山,该用时找不到”的情况,所以会感觉道共享单车不够用。她在广州黄埔区一个产业园上班,日常也是通过共享单车接驳地铁到公司,“上班的时候车都在公司楼下,下班的时候车又都在地铁站周围,很多时候都抢不到车骑,只能走半个小时去地铁站”。

  一位接近共享单车企业的业内人士通过向“对于废旧车辆,企业一方面会与专业合作商对报废单车的各个零部件进行回收拆解,实现无害化处理或循环再利用;一方面也会通过维修保养,将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车辆捐赠出去,实现闲置资源的再利用。”该业内人士表示。

  张毅认为,当前共享单车整体存在管理较为混乱的问题。例如,部分区域存在车辆扎堆占道现象,车辆使用率不高,甚至还存在部分车辆残缺等情况,这些问题时有发生。从本质上讲,存在可优化的空间。总体而言,对共享单车精细化运营、适当优化投放数量,从整体方向上看是合理且必要的。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