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文青偏好小众艺术推送,而七宝老街的市井气息,则催生了“本地生活”频道的诞生。上海像一面棱镜,为今日头条的算法折射出更精细的光谱。
时间快进到人工智能时代。以人形机器人为例,如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彬所说,要落地应用,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具身智能基础模型,其次是在此基础上,到具体的场景中进行微调、调精调优。“场景之城”上海则可以充当这一“试验场”。
据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曾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场景经济的概念,并在2017年前后,就将场景作为重要的产业要素纳入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当中。如今,场景已然成为上海发展新兴产业的锚点,并将延伸至研发攻关、中试孵化、试点应用、综合性解决方案四个阶段,以此为框架精准施策,投“真金白银”、给产业机会。
上海的各类场景正更趋多元。面向前沿产业,上海目前开放了926条、180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并且已经将机器人密度纳入统计;而深入更广阔的经济社会领域,当天大会本身也成为各类机器人应用的场景。
而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原料”的“上海制造”,也能以“场景”的身份再次现身。如上海经信委上述负责人所说,上海正在推进所有产业领域“+AI”,既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也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机会,并将其定义为“智能经济”。目前,上海也正在推进智能经济“十五五”规划的相关研究。
“并购热潮”
当天会上,同样摩拳擦掌的还有瞄准人工智能的各类资本。他们期待,更多人工智能头部企业能从中国诞生。
一束聚光灯投向上海当天推出的两大基金矩阵。其中,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总规模达500亿元,首期基金100亿元;而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总规模达500亿元以上,二者均有望为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注入新一轮源头活水。
而国资并购基金的设立又格外引人注目。
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信宸资本管理合伙人信跃升感受到,去年,我国发布“并购六条”后,“并购突然成了风口”。据他分析,一个原因是,目前,经济发展已经从增量为主,到增量和盘活存量并存的阶段,股权投资也从追逐资本泡沫走向面对商业现实。
而中国的经济成熟,资产估值低、利率下降等客观条件,正在形成适合并购基金发展的宏观环境。
与之相伴的是,我国人工智能行业正在快进到下一个阶段。去年8月,创新工场联合CEO汪华曾在接受时表示,对于超级模型公司和超级Infra公司的投资正在变少,前一波投资正在收敛,行业也进入整合期,资本正进一步聚焦于落地和应用阶段。
面对行业风口,上海再次快步上前,去年底印发,将2027年目标定为“形成3000亿元并购交易规模”。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迅速响应。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如上海国投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陆雯所说,并购整合本就是培育世界级企业的必由之路;而上海一系列金融举措,也意在“培育更多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产业航母,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掌握主动权”。
而所谓的“企业培育”,不仅仅是规模上的扩大,还包括整个产业链条的协同发展。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各类机构参与并购,将能推动产业生态和创新策源生态的共建。比如,当各类一线沉淀的产业数据被纳入并购过程,将有望形成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产业链接,推动产业下一个“核爆点”。
对此,上海并非没有经验。信跃升提到,作为一家在上海成长的半导体企业,韦尔股份曾在2018年面临业务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收购美国豪威科技,不仅弥补痛点,而且实现了股价的跃升,如今成就A股“半导体第一股”。
同样令人期待的是,面对新的机遇,下一个人工智能的龙头企业,能否再次在上海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