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作为上市公司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提质增效重回报”“质量回报双提升”等专项行动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陆续开展回购计划。但资本眼研究员发现,部分公司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回购期限届满仍未实施回购,或者实际回购金额低于承诺回购区间等行为,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那么,A股目前正在实施回购的公司实际进展情况如何呢?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14日,约有454家公司正在实施回购。资本眼研究员按照已支付金额<拟回购金额下限的50%,且3月14日收盘价高于回购价格上限这两个条件进行筛选,发现有36家公司已回购金额尚未超过拟回购金额下限五成,但3月14日股价已超回购价上限。
上述36家公司中,深信服、蜂助手、嘉必优和日科化学四家公司均是本年度发布的回购预案公告,除嘉必优外,另外三家公司均已正式实施回购,整体进度较快。大洋电机、甬矽电子、五方光电和驰宏锌锗等公司目前股价超出回购价格上限幅度不大,持续关注这些公司后续的股价走势和回购进展即可。
但也有部分公司股价已经严重超出回购价格上限,或者距离本次回购期满时间较近,然而目前的已回购金额距离拟回购金额下限差距较大,甚至有些公司还没有正式实施回购。下面,资本眼研究员重点对这些公司的回购情况进行多维度扫描和分析。
想要按时完成回购计划基本是不可能的。
如果回购期满确定无法完成,公司将如何处理这一回购事项呢?资本眼研究员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派诺科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会发一个结果公告,告知整体回购情况。对于已回购的库存股份的相关处理方式,后续有安排也会发公告披露。资本眼研究员继续追问,公司是否会因为没有完成回购计划而受到交易所的处罚?该工作人员表示:“理论上应该不会做处分,因为企业做回购的时候,自己是有价格预期的,方案可以往上调,但是公司的成本就会很高。那是不是为了规避这个处罚,然后一定要公司承担这么大的财务风险呢?而且市场价格我们是没办法控制的,如果有公司被处罚,是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应该不是单纯的回购没完成的事。”
资本眼研究员也致电北京证券交易所,咨询上述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如果没有完成回购,具体会审核为什么没有完成,回购进展情况、流程等,需要审核完成后才能确定是否有处罚。目前来看,没有“回购不完成一定有处罚”这种说法。
公司发布公告称,为了保障回购方案的顺利实施,将回购价格上限由20.83元/股调整为66.80元/股,溢价率高达220.69%。但公告发布当日,公司股价即20CM涨停,收盘价达到77.60元。随后股价继续上涨,截至3月14日的收盘价95.06元,股价已经较回购价格上限上涨42.31%。新的回购价格上限再次失效。
但是留给长盛轴承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本次回购计划将于3月27日期满,仅剩8个交易日,而公司目前的回购金额依然为零。若回购期满无法完成回购计划,公司会如何处理?是否会因此受到交易所处罚?资本眼研究员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长盛轴承,相关工作人员并未给出明确答复,只是表示,如果有进一步进展的话,会及时公告,以信息公告披露为准。
不过上述未实施回购的其他公司还有一定的缓冲时间和空间,比如炬芯科技,虽然当前股价已经较回购价格上限涨幅50%以上,但是距离本次回购期满还有6个多月时间;而燕东微、腾景科技、卓郎智能、盛美上海等公司的股价较回购价格上限涨幅不足20%,且回购剩余期限均在4个月以上。
上证指数上涨了24.40%。上述36家公司中,有多家公司跟随大盘走势,近期股价涨幅较大。因此,部分上市公司可能会因股价持续大幅超出回购价格上限缺乏操作窗口,无法按时完成回购计划,造成回购违约。
那么,上市公司是否会因为没有完成回购计划而受到交易所或证监会处罚呢?资本眼研究员分别致电沪深京三大交易所咨询,上交所工作人员表示,每家公司的情形都是不一样的,市场情况也不一样,所以这种事情没办法在先前给一个前提条件去做判断。只有某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监管部门综合判断它到底有没有违规问题,视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判断。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方案披露后,非因充分正当事由不得变更或者终止。若未按照回购股份报告书约定实施回购,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监管措施,证券交易所可以按照业务规则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或者予以纪律处分。目前A股已有一些上市公司因回购违约受到监管处罚。通过查阅相关案例发现,股价超出回购价格上限能否成为上市公司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客观要素,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