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境内商业银行发债热情骤然升温。截至3月10日,国内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金融债券超过20笔,年内累计发行募资额达到2940亿元,较去年同期高出约140亿元。据悉,2月13日起,商业银行过去4周发债规模达到2500亿元,远超1月初至2月13日期间的400亿元。
一位城商行计划财务部人士向2月13日前,今年以来银行发债力度偏弱。数据显示,今年1月初至2月13日,银行发债数量仅有4单,分别是桂林银行发行一笔30亿元规模永续债、华侨银行发行10亿元金融债、农业银行发行两单总计400亿元的三农债。
一方面,节前银行都在召开年度工作会议,需根据工作会议安排年内的各项债券发行事宜,导致期间银行发债节奏相对变慢;另一方面,在去年四季度财政部明确将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方式支持国有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后,国有大型银行都在等待具体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方案,再规划其他类型债券发行节奏与规模。
国盛证券分析师杨业伟认为,在债务置换后,地方债对银行资本的消耗低于贷款,即在计算风险资本时,贷款的权重是100%,一般地方债是10%,专项债是20%,因此地方债对银行的资本消耗远低于贷款,导致年初银行的短期补充资本需求不高。
2月13日起,银行发债力度骤然升温,尤其是越来越多银行开始发行永续债与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金。数据显示,过去4周,邮储银行与平安银行先后发行300亿元的5年期永续债,工行也发行500亿元的10年期二级资本债。
上述城商行人士向在这位城商行人士看来,近期银行积极发债,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抓住低息发债“窗口期”。他告诉同时,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0日,除了渤海银行与农业银行,今年以来民生银行、光大金租、徽银金租也分别发行100亿元、30亿元和20亿元的3年期绿色金融债。据悉,今年以来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达到800亿元,不但远超去年同期的95亿元,还较2022年与2023年同期的216亿元与584亿元高出不少。
金融市场对银行绿色金融债的认购热情持续升温。一位券商自营投资部门人士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