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策略周报:负面冲击之下,关注防御价值
更新时间:2022-03-14 11:14:28 浏览次数:

  平安观点

第一,全球股市全线下跌,港股市场加速下行。上周全球股市普遍下跌,欧洲市场有所反弹。发达市场中,美股三大指数均有所下跌,其中纳斯达克指数跌幅最大,周度涨跌幅为-3.53%;英国、法国、德国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涨跌幅分别为2.41%、3.28%和4.07%。新兴市场中,仅印度股指有所上升,周度涨跌幅为2.24%;俄罗斯股指仍处于休市状态;沪深300指数跌幅最深,周度涨跌幅为-4.22%。以恒生指数为代表的港股市场加速下行,周度涨跌幅为-6.17%。总体来说,目前地缘局势复杂交织,美国SEC将5家中概股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暂定清单加速了中概股与港股市场的下跌。

第二,港股行业全线下跌,多数行业跌幅扩大。上周港股行业板块全线下跌。医疗保健业跌幅最深,周度涨跌幅为-10.64%;必需性消费业、资讯科技业、非必需性消费业、原材料业、能源业、工业、地产建筑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周度涨跌幅分别为-10.12%、-10.05%、-9.66%、-7.48%、7.39%、5.25%和-5.09%。总体来说,外部地缘局势的影响仍在,港股行业跌幅扩大。

第三,中概股成“惊弓之鸟”,拖累恒生科技乃至恒指。美国SEC将5家中概股公司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暂定清单,是特朗普时期《外国公司问责法》落地后的程序操作,并非完全出乎市场预期的事件,只是在外围地缘局势升温背景下,将中概股退市风险重新拉回市场焦点。在市场脆弱性显著提升的当下,中概股面临的潜在系统风险叠加悲观预期发酵带来中概股集体大跌,并拖累与之紧密关联的恒生科技表现,甚至形成了美股中概股与港股恒生科技之间的负向反馈持续至今。从美国相关法律内容出发,中概股在连续3年未满足其监管条件后将启动强制退市,最早也就是2024年初。若加速文件得到通过,最早时点或提前至2023年初,距离当前尚有一年时间。在这一年中,双方监管层的对接进展以及中概股如何展开自救将成为关注焦点。撤退回港自然是底线操作,但存在估值、流动性等诸多不确定性;保留在美上市地位可能仍是优选,不过前景尚不清晰,这也是中概大跌后尚未见到企稳迹象的深层次原因。在这一背景下,外资撤退以及该预期下的负反馈不仅在美股中概股与恒生科技板块明显展现,也给恒指为代表的港股主板带来冲击。

第四,诸多因素致港股波动,左侧谨慎静待企稳。除了上述阐述的海外地缘事件与中概股退市风险冲击外,西方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所引发的价值体系崩塌则具有更深层的意义。截止目前,西方的制裁手段已经从刚开始的常规经贸方式、后来的金融制裁手段、再之后的全方位禁俄,发展为冻结俄国人海外资产等。这引发了跨国投资的恐慌,紧急出售海外资产成为部分富豪的应对措施。私有产权保护共识的破坏,对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是深层的伤害,也给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香港市场带来的潜在的负面冲击,反映到港股市场就是当前的持续下跌。在这样的环境下,尽管从价值上看,港股已有显著的配置价值,但当前的环境可能会导致港股市场运行在偏离价值的弱势趋势中延续一段时间。所以,左侧布局虽然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但仍应当谨慎待之。耐心等待企稳后的右侧机会可能是安全系数更高的方式。

第五,周期与边缘消费防御价值凸显。在全球“类滞胀”、地缘局势紧张、中概股担忧加剧等一系列因子的冲击下,港股市场频频走弱,大多板块下跌趋势显著。从受益通胀且受中概股担忧冲击小的角度看,以周期、边缘消费为代表的板块优势凸显,具有较强的防御属性。另外,香港本地的公用事业,内地国企板块也是具有一定防御价值的领域。

上周重要市场数据

重要指标跟踪



市场表现






 

   市场估值

  

市场流动性





风险提示

1)新冠病毒变异或疫苗有效率打折扣,导致全球经济长期深陷疫情阴霾;

2)全球财政刺激计划规模不及预期,货币收紧节奏快于预期;

3)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企业盈利将相应遭受负面影响;

4)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给港股市场带来波及。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