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等教育发展再次引发关注。
近日,浙江省委在浙江大学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表示将支持浙江大学加快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省委、省政府对浙江大学的支持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将对省内高校龙头的重视提到新高度。
正在筹办中的钱塘大学也有新进展。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近日发布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标志着项目整体建设即将进入新阶段。
众所周知,作为沿海经济大省,浙江长期被诟病“高教洼地”,除了浙江大学这艘“航母”,其他高校影响力明显断层,高等教育总体实力与经济实力不甚匹配。
如今,从再度强调做强浙江大学,到布局钱塘大学等“小而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浙江正试图走出一条独特的高等教育突围之路。
这一次,浙江能否加快补上短板?
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919所,其中作为中国经济第四大省的浙江仅有111所,排名各省份第12位。
在优质高校方面,浙江仅有浙江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美术学院3所“双一流”高校,这个数字,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位列10名开外。同时,浙江拥有23个“一流学科”,总数居全国第5,但其中21个学科都在浙江大学。
以至于浙江省内流传着一种说法,“浙江只有两类大学,一类是浙江大学,一类是其他大学。”
但正如当地教育界人士所言,浙江需要浙江大学这样的“航母”,但只有一艘“航母”,形成不了集群战斗力。
“从国际上看,一个区域创新高地,往往不只有一所核心高校。”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教授丁长发指出,浙江大学和杭州的关系,常被类比为斯坦福大学和硅谷。但硅谷崛起,也离不开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层次、互补型高校体系的共同驱动。
在丁长发看来,浙江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持续创新,也应当营造“百花齐放”的生态,在支持浙江大学的同时,加快建设更多高水平大学。
农夫山泉母公司养生堂集团董事长钟睒睒在公司年会上宣布,计划在未来十年捐赠400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钱塘大学”的建设。
根据规划,钱塘大学将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前沿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领域,致力于打造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具有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在丁长发看来,浙江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以西湖大学为代表的民办新型研究型大学通过积极引进国际优质人才,为区域高等教育生态注入了新活力,成为高教体系的重要补充。这类院校往往也更贴近现实需求,更能灵活对接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他也提醒,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关键要素支撑,需通过制度创新与改革破除发展壁垒,为其营造更优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