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自9月8日起,映恩生物股份将获恒生指数有限公司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以及被调入沪港通下港股通标的名单。这意味着,符合资格的中国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直接投资公司股票,公司的投资人结构会进一步多元化。
的带动下,映恩生物股价当天涨幅超过7%。
而在今年6月的ASCO年会上,映恩生物另一款核心ADC药物——靶向B7-H3的DB-1311,也通过口头报告公布了最新临床数据。
DB-1311正在针对重度经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开展Ⅰ/Ⅱ期临床试验。在52例可评估疗效的重度经治CRPC患者中,cORR为30.8%,DCR为90.4%,6个月rPFS率为67.7%。
当时,临床试验还在入组Lu-177治疗后CRPC和紫杉类初治CRPC患者。
上半年收入基本来自授权合作,2026年有望成为公司商业化元年
自今年4月15日登陆港交所以来,映恩生物的股价涨幅已经超过300%,是ADC领域当之无愧的明星公司。
不过,作为一家还没有产品获批的Biotech,映恩生物至今未实现盈利。今年上半年,公司亏损额从上年同期的2.93亿元扩大至20.74亿元,但收入从不到10亿元同比增加至12.29亿元,几乎全部来自许可及合作协议收入。
BD交易频出,是市场看好映恩生物的原因之一。根据太平洋证券8月发布的研报,从2023年1月映恩生物与Adcendo签署新一代ADC平台技术合作许可协议算起,公司已经达成了至少7笔BD交易。
其中,有两笔BD交易发生在今年1月。一是映恩生物与Avenzo Therapeutics签订独家许可协议,后者获得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制造和商业化DB-1418的独家权利;二是公司与三生制药旗下的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就HER2 ADC药物DB-1303签订合作协议,后者获得该药物多个适应证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商业化合作权利。
今年5月,映恩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忠远在接受媒体时表示,映恩生物已经通过BD实现了自我造血。按照时间表推算,未来两年,公司能从已有的BD交易中收到数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对于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有投资人背景的朱忠远强调,投资人背景对首轮融资有不少助益,但之后的每一轮融资,资本看的都是数据。实际上,在逐渐回温的创新药板块,预期里程碑事件牵动公司股价,已经逐渐成为常态。
而根据太平洋证券8月发布的研报,映恩生物在最近两年有多起预期里程碑事件,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DB-1303预计于2025年向美国FDA递交HER2阳性子宫内膜癌的上市申请,向CDE递交HER2阳性乳腺癌的中国上市申请。2026年有望成为映恩生物的商业化元年。
另外,公司潜在同类首创药物DB-1418和自免ADC药物DB-2304有望于明年完成Ⅰ/Ⅱ期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