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市不到一年,但目前中证A500ETF内部的“吊车尾”阵营规模已超过沪深300ETF。
其中,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的规模在半年内快速缩水,逼近5000万元警戒线。基金公司最近紧急发行6亿元联接基金。
即便中证A500ETF还不具备像沪深300ETF那样的“吸金能力”,但对于这类潜力单品,有实力的基金公司通常会提前备足“粮草”,以迎接风口的到来。据业内反馈,“现在几家头部基金公司每年花在旗下中证A500ETF做市商的费用可能高达几个亿。”
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的规模只有0.551亿元,逼近5000万元警戒线,同时也是前三轮中证A500ETF系列中规模最小的一只。
该产品成立于2025年1月22日,2月7日起正式上市交易,是一只被动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股票型指数基金,采用完全法构建投资组合。
公开资料显示,该基金初始发行规模为4.75亿元。这意味着,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自上市以来,该基金的规模缩水了87.72%。从份额上看,该基金首发规模为4.745亿份,截至8月18日降至约4855.48万份。
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份额和规模变化趋势 自:Choice数据
随着警戒线越来越近,申万菱信基金选择了ETF联接基金这一方式“救急”。根据基金招募说明书,若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基金管理人需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公开资料显示,申万菱信基金旗下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于8月1日发售,并于8月18日成立,首发募集规模为6.17亿元。
事实上,ETF联接基金作为ETF的场外分身,也是ETF规模的助推器。联接基金的进场也将帮助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暂时摆脱预警线,其规模也有望从最后一名上升至倒数第六的位置。
某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向“一般来讲,每一个ETF都会配一个联接基金,这是市场上的标准动作,所以它发这个联接基金也是正常的,预计短期内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不会清盘。”
“但如果6个多亿的发行规模也是‘帮忙资金’很多的话,放开赎回后可能出现大量赎回;如果几个月后联接基金规模也掉到5000万以下的线ETF也会面临清盘。当然,观察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
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ETF产品数量达到32只,规模到1816.6亿元,比年初下降了26%。规模排名前四的产品合计占比达40%,显示各家管理人之间尚未拉开明显差距。
从规模的分布来看,当前中证A500ETF内部分化程度已甚于沪深300ETF。虽然目前头部中证A500ETF品种的集中度还不及后者,但尾部的数量已经超越。
截至8月18日,共有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永赢中证A500ETF、浦银安盛中证A500ETF、兴业中证A500ETF、融通中证A500ETF等5只A500ETF的规模不足2亿,这几只ETF最新规模都较发行规模大幅缩水。相比之下,截至8月18日,完全沪深300指数且规模不足2亿的沪深300ETF总共只有4只。
规模排名前5名的中证A500ETF的做市商数量均值为19.6家,相比之下,规模排名后5名的中证A500ETF的做市商数量均值仅为3.8家。
业内认为,未来中证A500ETF也可能会出现类似沪深300ETF这样的强者恒强格局,所以对于头部基金公司而言,必须要提前布局。
据业内反馈,去年末以来,一些基金公司投入在A500ETF做市上的费用趋于增长。某头部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日前向
寻找盈亏平衡点
为“挽救”旗下A500ETF,申万菱信为何没有增加做市商数量,而是选择发联接基金的模式?
在部分基金公司投研人士看来,背后也有成本的考虑。
沪上某基金公司资深投研人士指出,对以前没有发行ETF的基金公司而言,发行中证A500ETF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前期系统、设备的投入和人力成本都要计算在内。对于已经发行过很多ETF产品的公司而言,固定资产的边际成本就很低了。
此外,营销成本也不容忽视。“现在ETF都是一批一批的发,这样抬高了营销费用。以前大家需要做的就是科普相应的指数等基本知识,现在不仅要科普,还要告诉投资者为什么要买我们家的产品,我们的优势到底在哪里。”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然而在费改之后,如今ETF的收入较此前大幅减少。某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资人士也坦言:“就各类型ETF而言,中证A500ETF的盈亏平衡的门槛是最高的,做市商的费用也是最贵的。A500相关ETF在做市商合作方面的难度较之前有所增加,主要因为市场竞争加剧和优质做市商资源紧张。”
不过,像沪深300ETF这种市场比较认可的指数,只要规模足够大,也不需要那么多做市商。
时至中证A500相关ETF的市场格局已经开始呈现一定头部效应,未来少数几只规模较大的ETF可能占据主导地位。这一趋势一旦形成,由于品牌效应、流动性优势及丰富的营销资源,使得先发的ETF更容易吸引和保持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流入。而发展滞后的ETF即使增加做市投入,成效可能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