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服务器需求爆发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的双重风口下,2025年上半年,圣泉集团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
8月18日晚间,圣泉集团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51亿元,同比增长15.67%;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51.19%。
然而,一边是新兴业务带来的高额利润,另一边是持续承压的现金流与高企的负债,圣泉集团正行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字路口。面对传统业务的稳定贡献与新兴赛道的巨大投入,公司如何平衡短期资金压力与长期战略发展?
在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2025年上半年,圣泉集团展现了业务结构的双重特性。
一方面,圣泉集团以酚醛树脂、铸造辅助材料为代表的传统业务板块,凭借行业领先地位和深厚的技术积累,保持了一定的稳健经营态势;另一方面,公司在先进电子材料、电池材料等新兴领域的战略布局开始进入收获期,成为拉动整体业绩高速增长的强劲引擎。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因新项目、新产品研发费用投入增加,圣泉集团研发费用高达2.8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27亿元增幅达25.42%。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也为圣泉集团带来了新增长点。圣泉集团开发的多孔碳材料作为提升电池性能关键材料,已成功切入主流电池厂商供应链。2025年上半年,公司先进电子材料及电池材料板块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46亿元,同比增长32.43%;销量达到4.01万吨,同比增长14.90%,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较于新兴业务的高歌猛进,圣泉集团传统优势产业——合成树脂及铸造辅助材料表现出“稳定器”角色。
2025年上半年,圣泉集团合成树脂及复合材料实现营业收入38.57亿元,同比增长13.43%。公司通过开发新能源汽车专用树脂、油田领域特种树脂等定制化产品,并对传统产品进行迭代升级,有效应对了市场变化,稳固了市场份额。在铸造材料领域,公司依托全面的产品矩阵和深度定制化服务模式,为能源、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材料支撑,有效提升了客户黏性。
然而,在此背景下,也凸显了公司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上面临平衡挑战。高额研发投入虽然为新兴业务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但是否会对公司短期盈利能力和资金状况构成压力?
对此,8月19日上午,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可能面对的风险,圣泉集团在半年报中提到,虽然公司一向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化导向,避免技术研发的盲目性,但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尤其是新技术、新产品从中试到批量生产阶段,以及市场培育和市场推广环节,存在较多不可控因素,若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转化进展不及预期,将会面临产业化转化不足或失败的风险。
尽管圣泉集团上半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显著,但财务报表中的另一些数据却显现出光鲜业绩下的隐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公司面临的现金流压力和不断攀升的负债水平。
2025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圣泉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3亿元。虽然相较于去年同期的-5.05亿元有所改善,但并未反转。
圣泉集团证券部门人士向圣泉集团合并现金流量表显示,这主要是由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具体来看,上半年,圣泉集团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高达36.71亿元,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2.04亿元,现金收入增长未能完全覆盖成本支出的增加。
现金流紧张状况,直接反映在公司的融资活动和负债结构上。因为资金需求增加,圣泉集团不得不大幅增加借款。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短期借款余额达到23.22亿元,相较于上年度末的15.45亿元增加了50.32%。更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借款余额从上年度末的2.79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9.84亿元,增幅高达252.13%。
对于短期借款增加的原因,圣泉集团证券部门人士表示,主要是因为公司有项目要进行投入。
持续的外部融资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攀升。截至2025年6月30日,圣泉集团的总资产为162.80亿元,负债总额为58.05亿元,资产负债率由去年末的33.84%上升至35.65%。虽然这一负债率在制造业中尚处于相对合理区间,但快速增长势头足以引起市场的关注。
不过,圣泉集团证券部门人士向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有效化解成本与资金的困局,成为摆在圣泉集团管理层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资金压力与圣泉集团的战略布局紧密交织:一方面,公司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先进材料、新能源等高增长赛道,以抢占市场先机,构建长期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些前瞻性投资项目,如在建工程期末余额高达17.97亿元,较期初增长32.96%,占用了大量资金,短期内难以产生现金回流。
在传统化工材料和新兴电子材料之外,圣泉集团在生物质产业布局上正展现出强大增长潜力,并可能成为破解当前资金困局的关键变量。
2025年上半年,圣泉集团生物质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47%,成为公司业务版图中的一抹亮色。公司位于黑龙江大庆的全球首个百万吨级“圣泉法”植物秸秆精炼一体化项目已实现连续稳定运行,各产品基本实现产销平衡。该技术通过对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大组分的高效分离和高值化利用,可产出上百种绿色生物基新材料与新能源产品,构建起一个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产业集群。
在生物质产业稳步推进的同时,圣泉集团还将目光投向了前景广阔的新能源领域。2025年2月24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拟由子公司大庆圣泉绿色风电有限公司投资17.8亿元,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建设一个装机容量为300MW的风电项目。
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圣泉集团在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道路上又一重大战略落子。圣泉集团表示,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向,对于节能减排、改善能源结构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并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然而,17.8亿元投资并非小数目,圣泉集团能否通过这一重大项目成功撬动新增长点,并有效缓解当前资金压力,从而实现业务转型和财务状况的良性循环,值得关注。
对此,圣泉集团证券部门人士向“这种风电项目也是比较难拿的,不是随便就能拿到的。”圣泉集团证券部门人士进一步表示,这不会是什么利润增长点,类似于建个火电厂,能保证能源供应稍微便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