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行情热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公募基金经理通过网络平台开通基金实盘,实时展示“成绩单”。
近日,从收益来看,有的基金经理持有收益已经超过百万元,如国金基金姚加红。选基方面,普遍纳入的是自家公司旗下产品,实盘总金额也普遍较高,许多超过百万元。
从各家平台给出的实盘近一个月收益率百强榜来看,暂无基金经理实盘进入榜单。
“我守你一个月才4个点,你今天就是故意来气我的吧!”8月15日,在公开网络平台上,来自某基金经理实盘下的跟帖者吐槽称,坚守一个月后决定舍弃这只基金。
这样的评论,其实在许多基金经理实盘跟帖中并不少,但也有很多人还不了解这一现象。
所谓基金经理实盘,就是基金经理真实管理、实际操作的投资组合,持仓、交易和收益情况真实发生,并非模拟或演示。
说到这里,许多人非常好奇,基金经理开实盘,一般买什么产品?
答案或许并不令人惊喜。8月15日,有公募人士在8月15日同据这些基金经理开通的实盘总金额普遍不低,最少有30多万元,最多有400多万元。比如国金基金姚加红,在蚂蚁财富上的实盘总金额已经达到413.94万元,配置的基金为国金量化多因子股票A、国金量化多策略灵活配置A,均是该基金经理参与管理的产品。
晨星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在接受需要注意的是,仅投自家产品难以体现真正的资产配置逻辑,可能弱化实盘对普通投资者的参考价值,更像“自销窗口”。若实盘本质服务于自家产品推广,还可能隐含营销导向,投资者需警惕将“全仓自购”等同于“策略最优”,仍需结合产品本身基金经理投资能力、风格稳定性等综合判断。
从今年晒出的“成绩单”来看,普遍呈现正收益。此外,有的基金经理实盘持有收益已经超过100万元。
同样以国金基金姚加红为例,截至8月14日,他的实盘持有收益已经达到113.36万元。其他基金经理实盘也收益不菲。德邦基金雷涛实盘累计收益达到55.80万元,持有收益达到37.00万元。国泰基金梁杏实盘持有收益达到33.68万元。
问题来了,既然收益不算低,为什么在实盘跟帖中会出现前述吐槽?那是因为,虽然基金经理开通实盘收益不菲,但收益率经常不及普通投资者。尽管基金投资需要从长期视角来评价,但短期收益率水平至少也体现出投资人“选基”的能力。
今年以来,A股行情渐入佳境,蚂蚁财富理财实盘榜统计显示,以持仓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实盘人士为例,最近一个月的收益率百强排行榜中,最高的有39.39%,最低的是30.41%。
若切换到长期视角,能否看到基金经理实盘的身影呢?从近一年收益率百强榜来看,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就上述实盘榜近一年收益率排名来看,最高的能达到144.03%。据Wind统计,截至8月14日,近一年收益率在此之上的基金仅有10只。
当然,收益率短期差异更多反映了投资约束、目标与样本特性的不同,不能简单等同于“专业能力不足”。代景霞表示,公开可见的高收益普通投资人实盘,可能是海量账户中的少数“幸运儿”,而多数亏损账户未被关注。对投资者而言,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稳定性、风险控制能力,比短期收益率排名更具参考价值。
在不少业绩优异的实盘达人看来,无论是仓位管理,还是基金选择,往往都会跟随市场趋势做判断,很少只投资一只基金,或专注于某家基金公司旗下某一基金经理管理的某类产品进行配置。
就基金经理实盘来说,基本上已经变成对自己管理产品的二次展示,既没有积极的调仓动态,也没有涉猎非本机构或非本人管理基金的意愿。那么,这种类型实盘组合到底意义何在?
行业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从积极的一面来说,基金经理开实盘在拉近与投资人距离、增强信任感方面有益处。代景霞在8月15日接受她表示,尤其对中小公司或新锐经理来说,实盘是低成本突出差异化、建立信任的手段。在投资者更看重透明度和管理人诚意的背景下,实盘成为展示投资策略和信心的载体,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市场对“言行一致”的期待。
需注意的是,实盘收益有短期性,需结合长期业绩和策略逻辑理性看待,避免被片面收益展示误导。另外,虽然基金经理实盘对于“基民”有一定指导和产品推广作用,但在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方面可能会产生合规风险。
此外,基金经理持仓的核心价值在于“理解其投资框架与纪律”,而非直接“抄作业”,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判断是否适配。
也有公募人士表示,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本身就是一种实盘,每天公布净值,定期公布持仓,没有必要通过所谓实盘来展示自己管理基金的业绩。“如果非要把这些实盘组合当作类似FOF的一种,一些技术指标也不符合相关规定。”在他看来,基金经理开实盘根本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