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非常气愤。“我被‘吓到’了。”该准车主告诉多位北京小米汽车销售人员告诉8月9日,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公益律师廖建勋在接受有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是小米清理“黄牛”囤订单的一种手段,目前小米SU7排产周期最长可达41周,通过此次措施的执行,或有望提升小米汽车相关车型的交付效率。
据悉,此次被要求提前支付尾款的对象主要为小米SU7和SU7 Ultra的准车主。“我们确实接到了一些同样反映的情况,但具体需看交付中心的进一步反馈。”小米汽车客服回复称。
一位接近小米汽车的知情人士向为此,上述接近小米汽车的知情人士向该知情人士介绍,小米汽车的这种判断通常基于两点观察:一是交付方提前一个月联系客户办理金融分期等必要手续时,客户表现出拒不配合的态度;二是客户在官方交流群或其他渠道流露出不想要车的意向。这些迹象都可能促使交付方采取提前支付要求以确认客户的真实购车意图。
就知情人士描述的这两种情况,上述接近小米汽车的知情人士告诉该事件曝出后,引起外界对小米汽车要求准车主提前支付尾款行为的质疑。“正常购车是先交定金,用户在提车时交清尾款。”汽车经销商董浩向一位刚刚成功提车的特斯拉Model 3车主向廖建勋表示,绝大多数车企都允许消费者在验车后或者车辆交付时支付尾款,小米汽车要求在车辆排产阶段就支付尾款,明显偏离了正常的交易习惯。“从汽车行业惯例来看,小米汽车的购买协议改变了常规交易流程,将更多风险和责任强加给消费者,有违公平原则。”廖建勋表示,在车辆还在排产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利拒绝支付尾款。
事实上,小米汽车曾对外表态,“支持验车后再支付尾款”。2024年5月1日,小米汽车“根据购买协议,用户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把款项结清,结清后才可以提车,否则订单可能会被取消。”小米汽车客服称。
四川简法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吴胤征告诉廖建勋也认为,小米汽车购车协议关于“余款支付”相关条款涉嫌“霸王条款”。小米汽车要求准车主在7个工作日内提前结清尾款,否则取消订单,这一规定在购车协议中属于格式条款。根据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格式条款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在购买协议中还标明,“付款通知发送后,请您及时完成资金准备或金融贷款办理,您以车辆未下线、未交付、车辆提前下线、金融未办理或无法办理、无法申领补贴或税收优惠、无上牌指标等拖延或拒绝付款的后果及风险您自行承担。”对此,廖建勋认为,“合同中关于‘小米通知付款后,即便车辆未下线,拒付即违约’的条款,单方面扩大了车企权利,明显加重了消费者资金风险,可能会被认定为利用格式条款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权利,涉嫌‘霸王条款’。”
在廖建勋看来,提前结清尾款这一要求,对消费者的资金安排、权益保障等有着重大影响,属于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然而小米汽车未以加粗、标红、弹窗提醒、单独说明或者二次确认页面等合理且显著的方式让消费者注意到该条款,消费者很可能未充分意识到这一条款对自身权益的潜在限制。
吴胤征建议,收到付款通知的准车主可以跟小米汽车协商,至少要求明确具体提车时间和质量保证后再支付尾款。如果强行拒绝支付尾款可能会存在定金被没收的风险,至少现在看起来购买协议约定对小米更有利。
不过,廖建勋也认为,小米汽车无权扣除定金。“在小米汽车购车协议涉嫌‘霸王条款’、无明确约定尾款支付时间且小米汽车的要求不符合常规交易流程的情况下,消费者拒绝支付尾款不能直接认定为违约,更不能将责任归咎于消费者。”他同时表示,若与小米汽车的沟通协商未能取得满意结果,消费者可以向12345、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投诉反映。此外,若小米汽车的行为导致订单被取消、交付时间再次延迟,消费者同样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