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中业绩披露窗口临近,上市寿险公司上半年将交出怎样的“成绩单”也备受市场关注。
东吴证券分析称,2024年以来随着“报行合一”在银保渠道落地实施,导致银保新单明显收缩,特别是趸交业务受影响较大,但是在2025年已经基本恢复。特别是在银保“1+3”限制放开之后,叠加低基数影响,头部寿险公司银保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显著扩张。
上半年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上涨超七成
“开门红”是保险业每年的重磅促销活动,主要是为全年业绩作准备,部分保险公司“开门红”业绩能占全年一半以上。今年受产品调整和市场变化的影响,险企开门红业绩表现并不突出,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到上市寿险上半年的保费走向。
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华保险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12.62亿元,同比增长23%;太保寿险上半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80.09 亿元,同比增长9.7%。
对于保费的高增,新华保险提到,公司全面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做优做强分支机构;不断丰富完善产品体系,推动业务和收入结构转型升级;将服务上升到战略高度,全面加强和完善客户服务生态体系建设;提升业务品质和价值创造,促进提质增效,致力于高质量发展。
从太保寿险披露的数据来看,银保渠道的保费增速远高于个险渠道。数据显示,上半年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188.25亿元,同比下降2.5%,代理人渠道中的新保业务保费合计157.85亿元,同比下降20%;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70.53亿元,同比上涨74.6%,银保渠道中的新保业务保费为252.87亿元,同比上涨90.2%。
“上半年寿险公司个险渠道保费收入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往年带来大量保费收入的‘开门红’受到限制,保费收入集中在一季度的情况有所缓解,同时代理人队伍持续‘清虚’,影响到保费收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有业内人士在跟不过,银保渠道很好地弥补了个险渠道下滑带来的影响。“‘报行合一’开启了银行保险的全新时代。因为银保渠道的固定成本明显低于个险代理人渠道,并且近两年两个渠道所销售的产品80%以上大体相同,银保产品的新业务价值率将超过个险。”有业内人士撰稿指出,预计到2026年,考虑了固定成本超支后,全行业银保渠道的NBV赶上甚至超过个险。
券商:险资对OCI股票配置将继续加速
除了负债端,上市寿险在投资端也动作频频。据不完全统计,新华保险、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在上半年共举牌约10次,标的涵盖银行等多个领域。
“受益于负债端保费的持续增长,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3—2024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从7.7万亿元增长至33.3万亿元,CAGR达14.2%,2025年一季度末进一步提升至34.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0%。”东吴证券分析称,从结构上看,人身险公司占据行业总投资规模近9成。2025年一季度末,人身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1.4万亿元,占全行业的89.8%,而财产险公司仅占6.5%。
展望未来,东吴证券认为,2025年险资对OCI股票配置将继续加速。一方面,上市险企股票中OCI占比仍然偏低,特别是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非上市险企在新准则切换之前需要提前调整资产配置,也将成为推动保险资金配置红利资产的重要力量,2024年末银行系四家非上市险企合计OCI股票占比达64.2%,其中建信人寿和中邮人寿占比均在80%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