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更是“祭出大招”:宣布28度国窖1573已经研发成功,将适时投放;甚至还将考虑研发16度、6度等更低度数产品。
2025 年,中国酒业进入新一轮政策调整期、消费结构转型和分化期、存量竞争的深度调整期。特别是随着存量竞争的加剧,核心命题已从“企业主导”转向“消费者定义价值”。在这一背景下,各大酒企纷纷瞄准低度白酒市场,试图通过降低酒精度数来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口味偏好,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事实上,低度白酒在业内并非新鲜事物。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甚至出现过25度白酒产品。2017年,中国酒业协会在行业内高调建议低度化。但直到今年,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谈及此事时,明确表示当前白酒品类、品牌、产品均在不同程度上面临老化问题,标志着中国白酒“降度”正在“加速”。
可以预见,未来一大波低度白酒产品即将扎堆上市。一场以年轻消费者为目标的“争夺大战”即将点燃。这将对白酒市场竞争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越来越多的酒企加入“拼低大战”,又会如何影响整个行业发展?
在大家的记忆中,中国白酒似乎一直贴着“高度”这个标签。
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白酒大都在60度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70度。五粮液、张弓酒等企业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了低度白酒的研制。
1975年,时任张弓酒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郭宗武,采用低温法和提高基酒质量、加香泥板、回酒发酵、中高温曲配合使用等措施,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瓶全新意义上的低度白酒——38度张弓酒。
而五粮液则受华罗庚“优选法”启示,攻克了低度白酒技术难关,将52度五粮液成功降到38度和35度。1991年五粮液研制的25度五粮液被授予国家金质奖,成为酒度最低的国家名酒之一。而到了2013年,五粮液又推出了全新的35度、39度、42度三款低度白酒。
2017年,刚刚因政策经历了一轮产业深度调整之后的白酒行业,有了一些新的变化:42度以下的白酒已经占到市场份额的50%。时任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宋书玉提出“白酒低度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也向行业发出低度化建议。
不过近几年来,各大酒厂推出的低度酒均集中在30度以上,例如43度飞天茅台、39度五粮液、38度国窖1573等。然而,市面上却很少见到30度以下的白酒产品。
那么,低度白酒是怎么定义的?“低度白酒首先并不是简单的稀释酒精饮品。”首届“中国酿酒大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五九特别强调了这个要点。“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白酒低度化目前已经有很多实现途径。借鉴其他行业术语,其酿造的主要方法简单归纳来说,有‘减材制造’和‘增材制造’两个方向。前者是通过减少高浓度白酒中的乙醇含量而实现降度,主要借鉴了无醇啤酒和无醇葡萄酒的酿造方式;后者则类似于调制鸡尾酒,通过增加材料达到降度目的。”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38度、39度的低度白酒产品,现在酒厂不仅竞相推出30度以下产品,泸州老窖还放线度产品开发。度数也许比一些露酒或者果酒更低,那还能叫白酒吗?
张五九说,“对于行业来说,在有‘上位标准’存在的前提下,往往都是产品先行、‘下位标准’跟进。”以精酿啤酒为例,由于担心其名称带有“主观评价性”,因此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就将其名称改为了“工坊啤酒”。“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损害消费者权益,任何度数的白酒原则上都是可行的——因为我们产品的开发目的是为消费者服务的,所以关键在于产品本身是否被消费者所接纳。”
众所周知,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白酒行业的消费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中酒协相关报告指出,虽然商务及管理人群依然是白酒消费主力,但“年轻化”成为酒业发展潮流。1985年至1994年出生的普通白领和职场新人成为企业寻找细分市场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探索品牌年轻化之路,已经成为当下白酒企业的必修课题。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预测,2025年低度酒市场规模将突破740亿元。
五粮液上半年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年轻人普遍排斥白酒的辛辣刺激感,偏好低度产品的消费者占调研人数的60%。上任仅半年的“85后”副总经理王源培,恰好也是中酒协划定的年轻群体之一。在他看来,低度化刻不容缓。
是不是只要降低度数,白酒就能吸引年轻人呢?
“从风味学角度看,酿造低度白酒比酿造高浓度白酒要更困难。”张五九认为,白酒是食品,是嗜好品。“低度白酒要打动年轻人,最重要的是保持白酒的灵魂——酒格。”
白酒品评讲究色、香、味、格。其中,“格”指其典型风格特征。低度化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大难点和关键控制点之一,就是保持白酒的“格”不变。因此,降度绝非简单“除醇、加浆”,而是要使酒体做到协调、柔和、淡而不寡,低而有韵,尤其是具备本香型、本品牌的典型特点和风格。“没了格,只能是低度酒,而不是低度白酒了。”
当然,在年轻人自主消费意识觉醒的当下,光有低度数是远远不够的,更在于与之匹配的饮用场景、消费文化与体验创新。
即将上市的29度五粮液,已经研发出3个不同的样本,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测评调查。“我认为,低度白酒能否打动年轻群体,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每个人对酒的理解与偏好各有不同,而饮酒本身更是一种文化体验。” 张五九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若把白酒低度化比作一座桥,谁也无法保证它是单向通行的。它既可能把习惯喝洋酒、偏爱其他低度酒的消费者吸引到白酒阵营,也可能让原本钟情高度白酒的消费者流向对岸。因此,在开发低度白酒时,必须守住白酒的‘魂’,突出其本香型、本品牌的典型风格与‘酒格’,这一点至关重要。”
目前,虽然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多家酒企宣布将推出30度以下产品,但其价格可能还需等待产品正式上市才能揭晓。
那么,低度白酒的价格是不是一定更低呢?
“高度酒的企业,不一定能做低度酒!”中国酿酒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五粮液股份公司技术总顾问赵东曾经对媒体表示,从技术角度讲,低度白酒更难做,对工艺要求更高,成本也更高。
张五九也向当然,成本只是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策略的因素之一,最终定价还需考虑品牌价格体系、厂商利润平衡等多种因素。
从五粮液当前价格体系来看,核心大单品52度第八代五粮液指导价1499元/瓶,其成交价长期稳居千元价格带,是品牌价值的核心支柱;39度五粮液指导价899元/瓶,终端成交价700余元。
从泸州老窖来看,53度国窖1573指导价1399元/瓶,终端成交价900元左右;38度国窖1573指导价799元/瓶,终端成交价接近700元。
如果仅仅从几款产品的价格差异,结合前述调查问卷推测,29度第八代五粮液、28度国窖1573可能参与300元~500元价格带竞争。一方面,便于向上承接品牌主品和39度/38度产品形成显著区隔;另一方面,恰好处在极具规模的中高端主流价格带,能高效吸收更广泛消费人群的升级需求,或是作为吸引新客群的优质入口。
那么,区域酒企或者中小酒企是否也应积极投身到“拼低”战役中来呢?
对此,张五九持审慎态度。“不是所有的白酒,都适合做低度白酒;哪怕是同一香型,也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适合做低度白酒。”他解释说,不同香型、不同品牌的内在香味物质及构成的香味物质体系是不尽相同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技术积累也是不同的。如果全行业一窝蜂都来开发低度白酒,并不见得有利于所有企业及整个白酒产业的发展。所开发的低度白酒的度数,也应该因企而异,因酒而异。毕竟市场细分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