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严打战略矿产走私出口,机构认为供需缺口或将支撑钨价中枢上行
更新时间:2025-05-14 15:32:00 浏览次数:

  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当日组织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海关总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会议,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据介绍,国家对镓、锗、锑、钨、中重稀土等战略矿产实施出口管制以来,部分境外实体与境内不法人员相互勾结,不断翻新走私出口手法,试图逃避打击。为避免战略矿产非法外流、遏制走私势头、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同时促进合规贸易、保障产供链稳定,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成为当前迫切且重要的工作任务。

  在今年2月4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上述政策于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钨、碲、铋、钼、铟属于战略小金属,也是我国的优势金属品种,在工业制造、国防军工、新材料和半导体等行业中有广泛应用。

  中国储量占比超50%的金属主要为钨、铟、镓等;中国产量占比超50%的金属为钨、铟、镓、稀土、镁和锗。

  根据USGS统计,全球钨资源较丰富,2022年全球钨资源储量达380万吨,中国是世界上钨矿储量、产量最丰富的国家,其中钨矿储量占比47.37%,产量占比超八成。

  我国的钨矿资源广泛分布于江西、湖南、内蒙古等地,尤其集中在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南方区域,江西赣州更是重中之重,被誉为“世界钨都”,其储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2012年,江西九江市武宁县大湖塘地区发现当时世界储量最大的钨矿床,已探明储量达106万吨;2016年,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朱溪钨铜矿被发现,首期探明三氧化钨资源量286万吨,是大湖塘钨矿的2.7倍。

  当前,我国从事钨矿开发与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其中不乏一些从资源开采到下游产业链加工服务一条龙的大型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厦门钨业、江钨控股集团、中钨高新等堪称行业龙头。

  从供给端来看,4月2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下达2025年度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2025年度第一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58000吨,相较于2024年首批指标量下滑6.45%。主要产区江西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减少2370吨,降幅超过10%。

  需求端,随着全球制造业的持续增长,尤其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钨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硬质合金和钨丝是主要驱动力。

  从钨价行情来看,国内钨精矿价格已升至15.6万元/吨水平,距去年5月份15.7万元/吨的历史高点近在咫尺。

  中钨高新在机构调研中表示,钨作为国家战略性稀缺资源,上游资源端受到国家开采配额管控、环保监管趋严及在产矿山资源品位自然下降等多种影响,整体的供给增速低于需求增速,长期来看钨价存在支撑。但仍需关注下游硬质合金景气度回升情况。

  机构认为,短期内钨行业增量有限,叠加下游需求在设备更新政策及光伏钨丝的拉动下快速增长,供需缺口或将支撑钨价中枢上行。出口管制政策背景下,钨产业有望转型升级,钨资源战略属性进一步加强。

  中钨高新:公司为中国五矿旗下钨产业的运营管理平台,管理及运营着集矿山、冶炼、加工与贸易于一体的完整钨产业链。公司于2023年底停牌并策划实施收购柿竹园公司100%股权项目,并于2024年年内完成资产交割,柿竹园公司正式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公司钨资源金属量56万吨,占全国钨资源储量的比例超30%,工业可开采储量全球第一。机构认为,后续公司积极筹划托管的其余4家矿山资产的注入,优质资产注入预期强烈。

  厦门钨业:公司聚焦于钨钼、稀土、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领域,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从钨矿山采选、钨钼冶炼、钨钼粉末生产,到硬质合金、钨钼丝材制品、切削工具等深加工应用及回收的全过程。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