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鼎沸之下 杭州在下一盘怎样的科创棋局?
更新时间:2025-04-07 17:28:53 浏览次数:

  从“游住学创”到“数字经济第一城”,从“西湖美景三月天”的江南秀丽到“六小龙”的火爆出圈,2025年初,杭州在这一轮AI科技产业的叙事中,头角峥嵘,流量鼎沸。杭州A股上市公司共计236家,其中破千亿元市值的有2家,500亿元市值以上的共10家,167家市值在100亿元以下。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居多,也和杭州民营经济活跃的经济土壤密切相关。

  以其小,成其大

  当下,杭州“六小龙”光环加身,但科创企业的来时路往往不会很平坦。宇树科技的王兴兴也曾为融资而苦恼。

  投早和投小的“价值主义”投资之难,在于对硬核技术的精准判断以及商业化的落地预期是否匹配。

  杭州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越剑两年前曾接受在谈到地方政府招商,挖掘潜力企业时,杭州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曹辉向而2019年成立的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要聚焦光电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服务,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光所从硬科技创业的主体特征和价值增长原则出发,构建起了一套可、可推广的“算法+数据+算力”科创孵化模式,目前围绕技术团队,孵化50余家硬科技创业公司,吸引外部社会资本超25亿元,孵化企业总估值超250亿元。

  在产学研的路径上,“杭州创业环境比较好的一点,在于有丰富的民间资本,我们创业以来,在资金上相对宽裕,在关键的一些阶段,还是吸收到了一些资本融资。”徐铭恩原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教授,同时,他也是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据了解,捷诺飞生物是当前生物3D打印技术、生物材料与数字化医疗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科技创业者还能保持事业编制?”徐铭恩回应表示:“浙江允许大学科研院所的老师在职创业,目前我还保留教授的编制。老师这个身份带来最主要的优势,我觉得是能够一直接触到非常多年轻的、有创新能力的一线大学生。不要小看在校学生,当下全球范围内,有很多一流的科研成果都是在校学生做出来的。”

  但创业的挑战也非常多,徐铭恩表示,之前在学校做科研,更多聚焦于“求新求异”,但落地到产业,更多的是“求同、求稳定、求有效和可及性”。“[*][*]之谷确实很难跨越,技术的追求和类型不一样,另外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体制机制截然不同,如何适应企业化的运作模式,也是一个挑战。”

  在徐铭恩看来,DeepSeek创新突围,对科技企业而言是信心上的鼓励,科技发展到今天,内部有不同的声音:国内在前沿科技上到底是否能够追赶国外?而DeepSeek这一轮突围以及一批硬核科技企业的诞生,给了科技创业者做从0到1的性创新更多的信心,让大家对国产科技和产业也有了更多信心。

推荐图文

鄂ICP备2024040700号-2
武汉砺行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数据源自网络仅供参考